#我是大美河北推荐官##头条带你乐享河北#
有这么一位诗人,一辈子作诗的总数不多,却首首经典,还一不小心打造了两个著名的旅游景区“大IP”——鹳雀楼和玉门关,至今游客络绎不绝。
此人便是盛唐诗人王之涣,他文采飞扬,赋词无数,遗憾只流传于世6首诗,但是却凭借这6首诗成为名副其实的“绝句无冕之王”。
不屑科考的“少年天才”
年,是唐朝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武则天已经垂帘听政四年了,唐朝政局动荡,建明堂、杀郝象贤、毁江南淫祠、唐诸王起兵反武。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早已老去,大唐盛世,急需一位文坛的中兴者。
黄河之畔的太原,王之涣就在这一年出生了。跟他同时代出生的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孟浩然,他出生于年,比王之涣小一岁。
王之涣祖上世代做官,五世祖王隆之做过后魏绛州刺史,曾祖父王信当过安邑县令,王之涣从小衣食无忧,却早早显露出年少轻狂的才华横溢。
据史料记载,幼年的王之涣聪颖好学,写了很多优秀的诗词,可惜都没能流传于世。家庭条件优越、富有才华、年少得志的王之涣逐渐膨胀起来,不屑于像别人一样参加科举考取功名,而是每天练剑、写诗、喝酒、交朋友、谈恋爱……
直到他20多岁那年,父母因病去世,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的他意识到——要开始工作赚钱养家了。
然而在那个年代,不参加科举是没法做官的。可声名远扬的才子王之涣不用担心这个,35岁那年,他被当时的冀州衡水县县长李涤看中,盛情邀请下,担任了县里的主簿。
有工作,有家庭,处在艺术创作的黄金年龄,王之涣的生活看起来顺风顺水。可惜的是,他的作品大多没能流传下来,现在能读到的,只有一首送别好朋友靳能的送别诗: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王之涣《送别》
古人描写送别的诗词有很多,王之涣别出心裁,用柳枝来形容自己对离别的相思之苦:杨柳枝因为离别的人太多,被折断得太多,更何况朋友之间的离别?一定更苦。
这样的王之涣,看起来未来无限美好。
辞职去旅行,一不小心成了旅游景点“IP大咖”
很快,王之涣就感受到了官场的残酷,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也得罪了同僚,有人写了一封匿名信诬告他,。
一气之下,清高孤傲、书生意气的王之涣写了一封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传李公麟白描人物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王之涣开始自由行,游历大好河山,官场的不得志、生活的不如意都抛掷脑后。
鹳雀楼,坐落在山西省永济市的蒲州古城之西,矗立在黄河的东岸,前面是蜿蜒的山脉,另一侧是滔滔东去的大河,沈括《梦溪笔谈》里这样写道:“前瞻中条,下瞰大河。”
鹳雀楼和武汉的黄鹤楼、洞庭湖畔的岳阳楼、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楼”,既然是名楼,那就要有一首能配得上它的文艺作品。来过这里的诗人都蠢蠢欲动,想留下一首能配得上鹳雀楼的作品。
诗人李益来了,提笔写道: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
很可惜,没火起来。
有一天,王之涣来到这里。站在鹳雀楼上,看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一股别样的情绪涌上心头,拔出佩剑舞了一段,王之涣引吭高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时至今日,在小学生的语文课本里,这首朗朗上口的诗依然存在着,几岁的小朋友开始学唐诗,都会摇头晃脑背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引吭高歌的鹳雀楼,年,蒙古大军攻打金军时,被一大把火烧毁,20世纪90年代,上百名专家学者呼吁重建鹳雀楼,年,完全采用唐朝彩画艺术恢复的新鹳雀楼建成并对外开放。
现在,这里是国家4A级景区,王之涣当年的一首诗,无意中造就了这个“大IP”!
史料没有记载,王之涣有没有一路向西去到边塞,但是,一辈子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他,怎么可能不去“大漠孤烟直”的边塞呢?
他一定会独自上路,走了许久,来到哪个荒凉的西部,西出阳关的孤独之旅,让他写出了那首著名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七言绝句又多厉害?被大家公认为最好的边塞诗之一,又被后人誉为唐诗七绝的压卷之作!
凉州边塞的荒凉,边疆战士不得还乡的慷慨悲凉,悲壮又哀伤,讲述了一个唐朝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一个关于雄心与豪迈、建功立业和慷慨付出的故事。千百年后,慈禧太后也被震撼到了,成了王之涣的“粉丝”。
而诗中提到的“玉门关”,现在已经成了古代丝绸之路的著名遗址,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也是王之涣打造出了第二个著名“IP”。
悄然而去的晚年,不留下一片云彩
在唐朝,王之涣的粉丝很多,他的诗被谱成曲,传遍街头巷尾。
开元年间冬天的一个夜晚,洛阳飘着雪,三位大诗人兼好友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一家大酒馆喝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来了几位歌女弹唱,为酒局助兴。
王之涣灵机一动:“咱们仨矫情半天,谁也不服谁,这样,一会儿这位姑娘唱谁的诗唱得最多,谁就是老大,怎么样?”
王昌龄和高适一抱拳:“愿赌服输!”
琵琶弹奏起来,歌女轻轻吟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嘿嘿一笑:“二位,我可有一首了!”
又喝了一杯。第二个歌女开始唱:
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哭单父梁九少府》
高适哈哈大笑:“听见没?我的也有!”
王之涣坐不住了:“如果下一首还不是我的,我就认你俩当大哥!”
话音刚落,歌女开始唱了: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王之涣根本无需担心。在那个年代,他是“全民偶像”,他的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意境独特,全国音乐爱好者争相为他的诗谱曲,传唱在大唐的上空。
这一年,王之涣55岁了,在家人的劝说下,他落叶归根,回到官场,任文安郡文安县尉。
可惜好景不长,或许是他流浪的时间太久了,积劳成疾,不久就身患重病,与世长辞。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王之涣《宴词》
王之涣的一生短暂又曲折,他的作品,也因诸多原因,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殆尽。
他走了,不留下一片云彩,只留下六首诗,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然而千百年后,后人依然可以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样的千古绝句,大唐盛世的雄浑悲壮、大气磅礴依然可以感受到,王之涣留给我们的已经足够多,他的灵光乍现,已经足够伟大。
(菊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