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资源 >> 正文 >> 正文

范仲淹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为什么却能写出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8/30
对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高中课本里就有这篇文章。而你知道吗?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却没有在岳阳楼,而身在其他地方。这篇千古文章是范仲淹自己凭借写作才华与写作灵感临场发挥的。有人说,范仲淹一生从来就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么,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给大家聊一聊。范仲淹自小就没有了父亲,父亲去世时,他才2岁,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之后母亲为了他们兄弟三人,迫不得已改嫁朱家。而范仲淹也随朱家姓,有一个名字叫朱说。到了范仲淹成年,母亲将他的身世告诉他,之后他成功考上进士,上书皇帝请求改回原来的姓氏,姓氏改回后,他给自己取名仲淹。范仲淹一生最有名的政治事件就是庆历新政,此时他官居副宰相。之后改革触及到了旧势力的利益,新政宣告失败,他本人也被迫贬谪,来到邓州。而就是在担任邓州知府期间,他接到了好友滕子京的来信,让他写一篇有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范仲淹一看,马上动笔挥墨,写下了影响千古的名篇《岳阳楼记》。那么,范仲淹不在岳阳楼现场,他是怎么写出岳阳楼之景、岳阳楼之境的?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范仲淹小时候的经历说起,范仲淹自小就居住在太湖这个地方,他对太湖之景,太湖之水,有着深刻的观察,而太湖与岳阳楼外的洞庭湖相辉相应,有着共通之处,所以范仲淹挥笔写岳阳楼外洞庭湖之美时,可以借鉴太湖之美。其次,《岳阳楼记》里除了风景意境的描写,还有许多脍炙人心的名句。比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这些都表达了一个人需要有高尚的品质与人生境界的追求。这里就侧面描写了范仲淹的精神追求。这一段实际上也是范仲淹一生的总结写实。少年时代,范仲淹进入了应天书院读书,在这里,他刻苦学习,每天睡觉的时间很少,吃的东西也很差,只是喝粥,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有一次,同行的同学看不下去了,开口说道:“这是我的餐劵,你拿去吃好吃的吧!”“多谢你的好意,我喝粥习惯了,不用。”范仲淹开口拒绝道。之后范仲淹当了官,他的初心依旧没有改变。他用自己的俸禄一方面他救济继父朱家与范家的穷人,一方面他救济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而自己是朝廷命官,家里却是十分寒酸。《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他的真实写照。可以说《岳阳楼记》的影响力之广远,这与范仲淹的为人处世的儒家精神是分不开的。如今岳阳楼成为了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其中的功劳,不得不说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推动与影响力了。据悉岳阳楼最早建于三国时期,是鲁肃为了操练水军而建造的,之后历朝历代,岳阳楼因为战火自然灾害等原因,被重修过30余次,而如今的岳阳楼是清代所建,也属于一座老古董的楼阁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