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堪称千古名篇。想当年也是每个学生都需要全文背诵的课文。然而就是这样一篇极具感染力的游记类的文言短文,作者范仲淹居然没去过岳阳楼,就给好友代笔的。
这样的事情,在文化圈,名人圈里是常有的事。之前那位赫赫有名的西安作家大咖,他的墨宝就是名气大于艺术性,别人上门求字,可能也是哪个厂子建成了,哪个楼盘开业了,哪个饭店餐馆新开张了,都可以让他题字。
当然,他不是旅行家,也就没有时间一一去体验生活,实地创作题字。
这种文化圈里的特殊待遇,古代的范仲淹也享受到了。那年他同朝为官的好友滕子京,也跟他一样被贬到地方当官了。
滕子京在湖南这一带虽然干得很好,但被贬的负面情绪还是很多。作为好友的范仲淹,此时被贬到南阳邓州当知州,也只能通过书信文章往来,彼此宽慰。
正巧滕子京重新好了岳阳楼,希望有文化名流来站台,写一些镇场子的作文。于是,就想起了范仲淹。
范仲淹虽然在仕途上屡屡碰壁,但在文坛上还是颇有建树,与晏殊、欧阳修、苏轼、王安石等齐名,是不折不扣的文坛大佬。
范仲淹之所以答应滕子京,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岳阳楼奠基而作,即便没有重修岳阳楼,还可以是因为什么其他楼,什么堤坝,什么民生工程,而写出与现在差不多意思的文章。
这就是一流文人的文笔和能力,人们也并不会为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壮阔风景而传颂千古。
人们更多地感动于范仲淹一批北宋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入世品格。
将近一千年前,范仲淹从中央被贬到地方邓州,担任知州。在那里他营建了百花洲,并在百花洲上建造了书院。
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年10月17日),范仲淹应湖南岳阳的滕子京的约稿,远在南阳邓州的花洲书院里,一蹴而就写下了旷世名篇《岳阳楼记》。
虽然可能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但通过他的遣词造句,和无穷的文学想象,滴水不漏地创造了一篇应时应景的《岳阳楼记》。
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登楼观景,在俗人眼里未必能看到多好的风景,但登楼赋诗,却是文人骚客赋予楼阁厚重的文化价值。
这就是文化旅游的价值,中国古代名楼的评选,无不与它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有关系。
王勃的《滕王阁序》,让我们记住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我们回味“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黄鹤楼。
而岳阳楼,很大程度上说,是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垂青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