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天团团长范仲淹写的《岳阳楼记》,大家应该耳熟能详吧!一般人都是游历过某地,有感而发,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然而范仲淹就是与众不同,他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他是如何写出岳阳楼的神韵,并流传千古的呢?下面我们一起从3个方面来分析:1、滕宗谅与范仲淹是好友范仲淹能写出闻名遐迩的散文《岳阳楼记》,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他与滕宗谅是好友。如果他们两个人不是好友,滕宗谅也不会邀请范仲淹写文章。了解这段历史我们就知道,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并不是一时兴起而作。那么范仲淹为什么会和滕宗谅是好友呢?范仲淹和滕宗谅是同时中的进士,两人是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十分投缘,之后他们两还去了青阳游玩,此后他们就成为了好友。范仲淹在西溪(江苏东台)为官时,向泰州知州张纶,推荐了滕宗谅作副手修筑海堤。由于滕宗谅的才干出众,备受张纶称赞。因此两人感情更加深厚,而这,也成为了日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重要因素。2、滕宗谅被贬滕宗谅被贬,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直接原因。那么滕宗谅为什么会被贬呢?因为郑戬告发滕宗谅在泾州时滥用官钱,接着御史梁坚又要求撤掉滕宗谅的职务,说他花费了公使钱十六万贯。滕宗谅担心会牵连无辜者,于是把有关人员的姓名,职务等材料全部烧了,一个人抗下了所有。但这样的行为,更加令人怀疑他的居心。如果滕宗谅无罪为什么要烧材料?所用的钱的账本记录在哪?滕宗谅毁掉了材料,也就无法自证清白。其实十六万贯公使钱,是部队的月供费用,并非滕宗谅私人所用。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就为滕宗谅辩解,可是又无凭据。这也让宋仁宗很为难,于是决定把滕宗谅降官一级。王拱辰却不愿意了,他认为盗用公钱,只降一级太轻,宋仁宗无奈,于亲历四年春,把滕宗谅贬到了巴陵郡(湖南岳阳)。东方不亮西方亮,滕宗谅虽然被贬,可是他没有灰心,到巴陵后,他勤政为民。他主持扩建书院、修筑河堤、并重修了岳阳楼。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两年时间就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岳阳楼修好后,他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要他写一篇文章,记录重建巴陵后的状况,并附了一幅画《洞庭秋晚图》让范仲淹参考。范仲淹收到信后,根据信和画写出了一篇脍炙人口、名震四海的佳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滕宗谅被贬,却成就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说,正是滕宗谅的积极心态,给了范仲淹创作名篇的机会。3、范仲淹的爱国情怀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并没有描写岳阳楼,而是描写岳阳楼周围的环境,以及岳阳楼所在的巴陵郡的社会经济状况。同时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他愿意为国奉献的精神,其中那句“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传为千古佳句。范仲淹还借这篇文章表达了,对滕宗谅政绩和爱国情怀的赞许。宋仁宗看了范仲淹的文章后,很有感触,对范仲淹的想法了然于心,于是把滕宗谅调往了徽州任知府。一年后,又将其调往了苏州,但是不久,滕宗谅病逝了。范仲淹没有登上过岳阳楼,因此他并没有对岳阳楼进行直接描述。但他年轻时曾去过洞庭湖,所以他通过描述岳阳楼所处的环境,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决心。当然《岳阳楼记》并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它是要有先决条件的。首先要了解岳阳楼的人文环境,其次要有情感寄托,第三还需要触人心弦的文笔。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我们也看不到洋洋洒洒、慷慨激昂的《岳阳楼记》了。普通人如果没有有去过岳阳楼,是写不出如此传神之作的。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范仲淹的灵活机智。他通过滕宗谅的画,和对洞庭湖的记忆,就描述出岳阳楼的环境,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感慨仕途的艰辛,并让宋仁宗了解到滕宗谅的委屈。可谓用心良苦又不失睿智。现代人的职业生涯,也犹如古代官员的仕途,少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博弈。难免遭遇挫折,那么我们能像范仲淹、滕宗谅这样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吗?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我们不仅应该学习范仲淹百折不挠的精神,还应该学习他,旁敲侧击的进言方式。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都要会写《岳阳楼记》,而是我们要学会如何有效地提出反对意见,达到优化工作的目的。比如,当我们对公司管理者的某些做法,不赞同时,可以通过一些类比、分析等的方式来让他们知道。尽量避免和管理者发生正面冲突,这样既能达到目的,也能搞好人际关系。读《岳阳楼记》,不仅是欣赏它的遣词造句,也不仅是赞扬范仲淹的高风亮节,还应该学习范仲淹为人处世的智慧。参考文献:《岳阳楼记》《涑水记闻》《宋史·滕宗谅传》作者介绍: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图片:来自网络往期文章链接:文彦博给张贵妃送礼,遭到唐介弹劾,宋仁宗为何还要重用他徐阶扳倒位高权重的奸臣严嵩,就是用了这几招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6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