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优势 >> 正文 >> 正文

这首诗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诗,千百年来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7/18

这首诗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诗”,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

自古以来,文人素爱登高眺远,赋诗为念。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是历代文人心之所好。如果说,李白的诗作是洒脱淡宕,浪漫派之集大成者;杜甫的诗便是镜照全唐的纪实写照。

千年前,五十七岁的杜甫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登上岳阳楼,书写自己的所思所感,铸就了“盛唐五律第一诗”《登岳阳楼》。

该诗以简约质朴的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大唐帝国日益式微的深沉感慨与对自身多舛命运的无限悲凉。

换言之,该诗既是对唐代社会文明缩影的一次总结,也是对彼时诗人内心活动的一次真实写照。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一诗共四联,40字。全诗围绕一个“登”字展开,表述诗人内心感受,抒写诗人对家国、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的是登楼前的溯源与登楼动作的完成。

第一句“昔闻洞庭水”,表述了未登楼前对洞庭湖的了解。洞庭湖在岳阳楼边,历来是与岳阳楼同名的景观,以彼引此,既开门见山,又不过分直白,虚染有度。

况且,屈原早有“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名句,以典论今,突出了岳阳楼深厚的历史背景,也奠定了全诗的惆怅基调,可谓是一举两得。

其中,“昔”与“今”的反义对比用得极妙,既很好地突出了时间上的拉锯之远,更在此基础上烘染出对千古名楼的长久向往,为后文做了情绪铺垫。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的是登上岳阳楼后极目远眺时目之所及的场景:视野开阔,全无遮挡;水天一色,云湖共存。

“吴楚”指唐以前的吴国与楚国,“坼”字意指边界,以旧国寓今朝,是文人共性,家国情怀自不必提。

尤其意指边界的“坼”字,既是陈述也是申发,想那吴、楚古国,当时有界,至今已恍然一色,泱泱大国,幅员辽阔,本该有守边严待的自信和固疆无限的自定,却不知哪里,飘出些零星的悲壮感。

到“乾坤”一句,气势更盛,也解了谜团。天地阴阳尽收眼底,本来灌溉满怀,但一个“浮”字把悲壮又唤了出来:

一则,乾坤之浮,是立根不稳,意寓家国飘荡;二则日夜之浮,是轮替不稳,寓意时代变换;三则前二浮同在,则人如草芥,意寓自身不稳,命途多舛。

如此三不稳,本该是描写中的凄零寥落,却生生在名词的对仗里,释放出流星过后的光芒万丈,实在气魄惊魂,非常人所能及。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登楼后的第一次情感激发。

作者笔锋突转,写对自身命运的感慨:“我年轻时的理想很高,可最终什么志愿都没有完成,一事无成、一无所有;我在外流落了那么久,现在老了,想要回到故乡去,我的希望就在这一条船上了。只有它,可以载着我回到我希望到达的地方。”

从上句的自然景观到这联的人身感悟,是从具体物象到抽象意向的一次变转,且不突兀,犹如国画中的浓墨重彩、顿笔急促,恰到好处。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则是第二次的情感激发,字句中无不透出对家国命运的悲怆感发。自安禄山起兵后,唐朝便由盛转衰,战乱不断。而壮志未酬又素手无奈的诗人,除了凭轩哭泣之外,仿佛也没有更好的宣泄方法了。

这些飞溅的眼泪,既有对自身的不滿,更有对国家的忧怀,也是对未来的迷惘和惆怅。

杜甫可谓“有情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国家,对大自然中的山水花鸟,都满怀深情。但他也为“情”所累,常常处于忧念之中。

梁启超称杜甫为“情圣”,认为杜甫富于情感而又善于表达情感。从这篇《登岳阳楼》看,杜甫的情感至暮年而无丝毫衰减。凭栏痛哭的身影,千百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读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4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