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将问题转化为活动小石潭记教学设计与反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8/11

语思语文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图片《江雪》垂钓图片,请大家为图片填一首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为我们展示出了一位孤傲清高的渔翁形象,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孤寂清高,凛然而不可侵犯,这就是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南荒之地的柳宗元的真实写照。这是他的诗作,他同时期的散文作品又如何呢?请让我们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板书)领略美景吧!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整理,积累文言词汇。

2.欣赏小石潭的美景,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情,掌握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假如在题目中的“潭”与“记”之间加上一个字,最好是哪一个?

“游”

也就是说本文是一篇游记,那什么是游记呢?我们来学习下关于游记的知识:游记,顾名思义,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常用写法:移步换景定点特写等。

记述游览经历,往往以“游踪”为顺序。

四、朗读全文,整体感知内容。

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依次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写作的顺序是什么?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谭边氛围(板书)

以“游踪”为顺序,作者在游览欣赏风景的时候还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有一种感情贯穿其中,是什么呢?

乐,忧?请大家讨论。

五、作者被贬,心情不太好,想要排遣,正好有美景,那正好去欣赏吧!

(一)朗读第1段,思考问题(多媒体展示)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过程: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到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中砍伐出一条小道,再寻到小潭。这里面用到了一些动词,如隔,闻,伐,取等。

那么这些动词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从侧面突出小石潭什么特点?

①表明作者被悦耳水声吸引,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突出其内心之“乐”;②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发现石潭后,看到了哪些景物?各有有什么特点?

水:清冽;石:奇;树:青

这种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画面的手法叫什么?

移步换景

(二)作者发现了石潭立马被吸引,停下来细细观察到了什么呢?请齐读第2段,思考问题:

本段写潭中的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手法?鱼还是潭水?让学生争议中理解。

鱼:活泼;潭水:清澈。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鱼。佁然不动为静,俶尔远逝为动。其实,写鱼的静与动活泼画面从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

与第1段相比,作者站在固定的位置细致观察描摹景物的方法叫什么?

定点特写

我们学过的课文《与朱元思书》里面好像也有关于写水之清的描写,是哪些句子?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写作的手法一样吗?请与同学思考并讨论。

同:二者都以鱼和石来侧面衬托水的清澈。

异:本段没有直接写水,只是侧面衬托,无一句写水,而处处有水。吴文是直接描写与间接(侧面)描写相结合。

其实第一段也有写水清的句子,结合一二段内容,我们总结一下,综合一二段内容,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作者是如何写潭水之清的?

先是听闻水声如鸣佩环,清脆悦耳,(如果泥沙俱下则不会清脆悦耳了)从听觉侧面烘托了水之清,再直接写水尤清冽,然后写底上之石与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正因为能看清)从视觉来侧面描写水之清。

第二段以鱼的静与动来侧面描写水之清。鱼可看得清有百许头,说明水清;日光照到水底说明水清;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石上,水中鱼在游动,鱼的影子也在移动也说明了水清。

都说,水至清则无鱼,我看也不尽然啊。

(三)这么清的水从何而来呢?抬头向小潭西南看去,作者看到了什么?齐读第三段。

源流和岸势

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写?

采用了比喻手法,将小潭的源流与岸势的蜿蜒曲折、参差不齐的特点写得十分精妙、生动形象。

(四)小潭有幽僻的环境,清澈的潭水,快乐的游鱼,曲折的源流,参差的岸势,真是如坐在如诗如画的美景里,坐在谭边,作者感受到的氛围是怎样的?齐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一下。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幽深冷寂。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有什么样的情感?

忧伤凄苦

六、关于情感,其实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再次齐读全文想想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1.找出文中表现作者感情的句子。

2.前后感情一样吗?是否矛盾?联系本文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不矛盾,作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于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美景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3.领悟本文主旨。

通过叙述与描写---------、----------、-------------与潭边氛围,抒发了--------------的思想感情。

4.想一想:文中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即借助于景物来抒发情感,把情感融于景物使得景中含情、情寓于景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七,拓展延伸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例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那年春天,去乡卫生院看得了癌症的爷爷。老人到了晚期,有一群儿女,不常在身边,只有一个老太太照顾,为疾病折磨,骨瘦如柴,想起年轻时的气概,心里凄凉,看见我来了,竟泪眼婆娑。从病房里出来,天已下起了雨,我心里也湿漉漉的。

……

我没有再往下看,医院,任凭冷风吹刮着我的脸,任凭冷雨淋着我的头……

据下列情境,以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一段文字。

从考场出来,看到门前的树,他。两天后,老师公布了分数,他把头转向了窗外,又看到了那棵大树,。

三年后的思考:

突出学习活动的想法——将问题转化为活动

以上是年上的公开课设计。

从常规课来看,本设计紧贴课文主要内容,除了文言知识,讲解内容点全面,细致,对考试问题几无遗漏,由整体到局部,根据由写了什么到怎样写的,再到为什么写,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能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思维,从文章内容到手法及情感表达进行比较分析,和中考结合紧密。能进一步拓展课外资源,突出课文对写作的示范作用,注意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年3月,再看本设计,不觉很好,反而有些生厌。

首先,从学习目标看,虽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