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溢着酒香的诗歌
——兰竹探究中国古诗的诗酒情缘
六、杜甫忧天下薄酒寄深情
(一)、《壮游》述平生(上)
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乘月而去,“诗圣”杜甫冉冉升起。出身“奉儒守官”之家的杜甫,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相信自己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呢?让我们读读他写的《壮游》诗,从诗中寻找答案吧。这首诗是他晚年病卧夔州时写的,是一首自传体的五言古诗。诗歌回忆了自己的一生,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是杜甫的一首心灵之歌。诗歌较长,我分段读。诗歌开头是这样的: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意思是:往昔我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出入了笔墨场。文坛有道之士如崔尚、魏启心这类人,认为我的才学是汉代班固,杨雄那样。我七岁就才思敏捷,激情豪壮,写出高雅的诗作歌咏凤凰。九岁练书法的大字,可以装满袋囊。爱好美酒,性情豪放。我嫉恶如仇,为人刚烈直爽。不屑于小字辈为伍,结交的都是老辈名望。喝酒酣醉时看天宇宙八方,物俗一片,茫茫无边。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是北方的大士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人。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在这样的家庭成长,杜甫自然少年就才高气盛,狂放豪迈,超凡脱俗。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饱读诗书后,杜甫在20岁时就去游名山大川。诗歌接下来写的是: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意思是:东游到姑苏台,已准备浮海远航,至今遗憾,没有游到尽头到达日本扶桑。王导、谢灵运的风采已远去,吴王阖闾在虎丘的坟墓好荒凉。剑池陡峭的石壁,处在阊门之北高耸魏然;长洲的荷花飘着清香,太庙的清辉映照环曲的池塘。每当我趋步凭吊吴太伯,抚今追昔热泪滚滚思绪万千。追忆起枕戈雪耻的勾践,回想起渡过浙江的秦始皇。听说了专诸刺杀吴王在蒸鱼里藏着匕首的故事,哂笑朱买臣前妻清道迎接舍弃的丈夫腰挂印授,衣锦还乡。江浙一带的女子白冠天下,鉴湖的五月宜人凉爽。剡溪蕴藏了多少秀美奇异的风光,让人欲罢不能,终生难忘。
杜甫在这段写了自己游吴、越的经历。在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中,他突出了人文历史典故。吴王、越王、秦始皇创建丰功伟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仰慕。王导、谢灵运的才情也让他钦佩,只是这些风云人物的业绩风采已被冲淡,他感到怅惋。他也欣赏专诸的勇气、朱买臣的隐忍。追忆历史名人,他希望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去开创自己的功业。
吴、越的风光宜人,而齐、赵也在召唤他,于是他乘船而去。诗歌写道: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意思是:归乡的船帆拂擦过天姥山,处于中年的我乡贡于故乡。才情豪气可比贾谊和屈原,小瞧曹植、刘桢的门墙。不料我的文章与考官相悖,落第的我独自辞别了京尹堂。在齐、赵间狂放不羁地游玩,穿着皮衣,骑着骏马十分清爽张狂。春日放歌在赵王的丛台上,冬日狩猎在齐景公的青丘旁。呼鹰捕鸟皂枥林中,骑马追兽云雪冈上。曾纵马奔驰射下飞鸟,拉弓发箭击落鹙鸧。苏侯跨在马鞍上惊喜万分,我忽然觉得自己是晋朝的山简,携带葛强坐镇襄阳。
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回故乡参加“乡贡”中举,次年24岁的杜甫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当时杜甫的父亲任兖州司马,他前去省亲,开始齐、赵之游。这段日子,他是快乐的,也是豪情满怀的。与好友一起放歌狩猎,自由欢快。特别是这期间与李白相遇,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下许多情真意厚的诗篇。不同时空的两颗星,在齐鲁大地相遇,相互照耀,温暖了彼此的心灵。齐鲁大地那巍峨的泰山,让杜甫久久仰望,相信自己有一天自豪地站在泰山顶峰,俯瞰小小的群山。今天我们读着他的《望岳》,吟诵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感受到了泰山雄伟的气势,更钦佩杜甫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气概。群山苍苍,也等待着泰山之巅壮志满怀的杜甫吧!那么杜甫能登上他人生的高山吗?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