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花叶不相见生生错”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黄庭坚登岳阳楼望君山《山谷(黄庭坚号)题跋》记载“崇宁之元正月二十三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据此,这首诗作于宋徽宗崇宁元年()二月,作者从荆州回故乡江西,途中顺道登岳阳楼。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城西门,面临洞庭湖,是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君山,又叫洞庭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岛屿,由七十二个山峰组成,上面的古迹很多。他登上岳阳楼,在春雨潇潇中面对壮阔的湖景和烟雨朦胧中美丽的君山,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悲喜交加,感慨万千,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作。洞庭湖诗题下原有两首七绝,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绝句的前两句说明自己登岳阳楼的由来。“投荒万死”,即被流放到极远的边地,经过九死一生,侥幸活了下来。这里是指黄庭坚于绍圣二年()因朝党争受牵连被贬黔州(今重庆彭水),元符元年()再徙州(今四川宜宾),接连在荒远的渝、川、黔边境谪居六年,受尽了折磨。到元符三年五月,才被放回。他从宜宾顺长江东下,进入奉节的瞿塘峡然后到了荆州和岳阳。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首,水流湍急,峡口又有滟堆,是横亘在江中的一座大礁石,船只很容易触礁沉没,历来被视为行舟险地(年整治长江航道时已被炸掉)。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首这里的“滟堆”是一语双关,它既是自然界的险关,也是人生艰难险阻的象征。但是,黄庭坚终于安然地闯过来了,活着到了现在的岳阳楼上,而且还乡在即。“生入”两个字,其中包含着作者多少的欢欣和庆幸但是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的凄凉和悲愤两种情绪都交织在一起了,混合成复杂的感情,涌动在诗人的心中。后两句,就进一步表现快到家乡的欣喜之情。黄庭坚的老家在江西修水,离湖南较近,这里的“江南”就是代指家乡。程千帆和沈祖说“不到江南,已先一笑,若到江南,当更如何?”但这情绪既欣然,又凄然。岳阳楼是的,这两句极写放逐归来难以自抑之喜,作者在谪居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还没有到就禁不住先笑了,到了以后更加欢喜若狂的情形,我们就可以想见了。和上面两句一样,在这背后,也深深地衬托着作者多年来谪居生活的悲苦不幸,所以说这“一笑”是“既欣然”而又“凄然”的,整首诗都是这样混合着复杂的情怀,让人读来也感到“悲欣交集”。黄庭坚向来是主张作诗要“无一字无来处”的,也就是说要善于熔铸古人诗句,来增加自己诗歌的内涵,给人以品味不尽的意味。黄庭坚诗中的“江南”代指家乡这首诗也是这样。第一句用了柳宗元《别舍弟宗一》中的句子“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还用了杜甫《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天涯故人少,更益鬓毛斑”如果把这些诗和作者的这首诗结合在一起来读,就更能领会这首诗歌感情的深厚了。此外,这首诗的另外一首姊妹篇是这样的“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两首诗并读,既可以更多了解诗人登上岳阳楼眺览湖面的景象,也和前面那种快要回家了的欣喜之情相映照,增加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引起我们的无尽回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