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流传千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家更是耳熟能详。《岳阳楼记》中有一句词“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让对岳阳不了解的人会有许多纳闷:岳阳楼记中为什么不写“岳阳胜状”,而要写“巴陵胜状”?岳阳和巴陵有什么关系?这两个地名分别是怎么来的?岳阳楼01岳阳《诗经》说:“山南水北谓之阳”,《说文解字》称:“岳,大山也”。当前的大多数书刊中,认为“岳阳”是由于在天岳山(今幕阜山)之南而得名。“岳阳”一词最早出现于南朝宋景平元年(年),诗人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洲登巴陵城楼作》的诗中:“清氛霁岳阳,层晖薄澜澳”。古岳州境内的平江县北九十里处有座“山势嵯峨极,峰高可接天”的山叫天岳山,也叫幕阜山。颜延之写诗时,还没有岳阳行政区的称呼,只是泛指天岳山南一带。梁武帝大通二年(年),在今汨罗市长乐镇长兰村成立了岳阳县和岳阳郡,郡县治所和辖区都在天岳山之南,这是古岳阳的所在地,这也才是名实相符的“岳阳”。冬天的岳阳楼02巴陵《山海经》中说,四川那边有条蛇,叫巴蛇。它异常凶猛,残害百姓。那条蛇有多大呢?据说“巴蛇吞象,三岁而出其骨”,竟然能把一条大象都吞进去,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现在的俗语“人心不足蛇吞象”也由此而来。人心不足蛇吞象古尧帝时,那个上射十日,下杀洪水猛兽的后羿知道此事之后,决定为民除害,就到四川那边去追杀巴蛇。巴蛇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它沿着长江一路逃跑,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襄阳来到了岳阳,逃到洞庭湖中去了。于是,后羿一路追杀巴蛇到了洞庭湖。在洞庭湖中,后羿与巴蛇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巴蛇不敌,被后羿除去。洞庭湖边的老百姓,将被杀死的巴蛇拖到岸边,吃掉蛇肉后,发现巴蛇的骨头堆成了小山陵,因此人们把洞庭湖边堆放巴蛇骨头的地方叫做巴陵。“后羿射巴蛇”,积骨成陵,这就是巴陵的由来。后羿射巴蛇上述《山海经》中关于巴陵名字的由来,多少带有神话的色彩。那在历史上巴陵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巴陵最开始是叫巴丘。那是三国时,孙权派鲁肃率万人驻守洞庭湖边,鲁肃在此期间修建了巴丘城。我们今天看到的岳阳楼其实是三国时候鲁肃的点兵台。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年),才建立巴陵县。因此要了解巴陵名字的其他由来,了解巴丘的由来即可。如果你去岳阳,当地人用方言聊天时,请注意听。常常会听到他们用方言说:”不要ba得我“,或者“这两个东西ba一起了”。ba和巴陵的巴发音一样,它的意思是粘在一起,紧紧贴着。位于南方的岳阳,高山很少,丘陵倒是到处可见。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巴丘名字是源自于洞庭湖一带的地势。巴丘,巴陵,即紧紧贴在一起的,连绵起伏的丘陵。这种说法比《山海经》中的说法更具有说服力。鲁肃点兵台03岳阳和巴陵由上可知,古岳阳和巴陵在地域上并非完全是在同一个地方,巴陵主要位于洞庭湖边,而古岳阳主要是在幕阜山以南。但是随着历史逐渐发展,王朝更替,这两个地方逐渐重合了。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九年(年),精简郡县,废郡为州。废岳阳郡,并入玉州。十一年(年),废巴陵郡,改建巴州。并将玉州与巴州合并,称“岳州”,州治设巴陵县旧城。经过几番操作,岳阳中的“岳”字逐渐转移到了巴陵。加上受南朝颜延之诗的影响,岳阳作为俗用地名也在巴陵旧城传播。唐朝起,如张说,李白等诗人逐渐将岳阳这一俗用地名作为巴陵的别称,代替称呼巴陵,用于诗词中,此种替代称呼经此传播开来,流传了下来。岳阳楼因此岳阳就是巴陵,巴陵就是岳阳。巴陵是岳阳的古称,而岳阳则是一个,经过几千年郡县改制拆分合并,在无数代诗人的通力合作下,到近代,才终于转正为官方地名的俗用别称。因此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这种相对官方的文章中,自然要用官方地名巴陵,不会去用一个俗用地名岳阳。于是这才有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而不是“予观夫岳阳胜状,在洞庭一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