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图文打卡挑战#湖南古称“潇湘大地”,因位于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因母亲河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而简称“湘”。说到湖南印象,很多人会想到芒果台、槟榔和不怕辣的湘妹子,其实湖南境内不仅有八百里洞庭和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还藏着三座千年古县。今天我们来说说其中之一,不仅是湖南境内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还与水结缘,因水得名。它是湖南衡阳的下辖县级市,地处湖南省南部,衡阳盆地向山地的过渡地带,与浏阳、汝城共同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和民政部确立为湖南省为数不多的三个“千年古县”。从西汉高祖五年置县,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中间虽经历几次易名,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却与这片土地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河流之畔总是更容易出现文明的身影,贯穿耒阳境内的耒水是湘江的主要支流之一。不仅孕育了生命的种子,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名字。从西汉高祖五年置县距今,因县治地处耒水之北,同时遵循“山南水北”为阳的理念而命名为耒阳。耒阳虽是县级市规模,但与之有关、影响深远的历史名人却并不在少数。上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辨药尝百草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十里八乡的人们也会齐聚神农寺共同庆祝神农诞辰。耒阳是农耕文明之源,关于耒阳名字中的“耒”字由来,至今还流传着“神农创耒”的古老说法。《周易》中就曾记载“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而耒阳作为神农创耒的活动地之一,又为县名埋下了深深的伏笔。《说文解字》中对“耒”字是这样解释的,“耒,手耕曲木也”,说到“耒”字,很容易让人想到一种农用工具耒耜,耒的发明不仅提高了农业耕耘效率,也推动了农耕文明的进程。汉字中常见的“耕”、“耘”等大多就与耒阳的“耒”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一脉而相承。这里是名副其实的油茶之乡,汉白玉之乡和楠竹之乡,有千年古镇新市,千年古街南正街,被誉为“一地三圣”之地,以炎帝神农创耒之地,蔡伦诞生之地,杜甫卒葬之地和徐霞客巡游之地而闻名四方。关于湖南耒阳,你还了解哪些呢?作者/来源:笑看古今趣味历史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