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新闻 >> 正文 >> 正文

古诗词曲和文言文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10/26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7.html

九上

第10课《岳阳楼记》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唐代〕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登岳阳楼

杜甫〔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二首

陈与义〔宋代〕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

岳阳楼市江南名楼,古今往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如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登岳阳楼》、陈与义《登岳阳楼》等。找来这些诗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人先写登楼远眺,山水苍茫;再以灵动之笔,写“雁引愁心”“山街好月”,进而想象醉卧云中,起舞翩翩,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杜甫《登岳阳楼》诗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以“昔闻”起笔,引出“今上”,在今昔对比中,寄寓了无限感慨;再从地分吴楚、势吞星月方面写洞庭湖的浩瀚广大。诗歌后半部分抒发了漂泊无依、老病孤苦的情怀,读之令人怆然。陈与义《登岳阳楼》诗为:“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人先写眼前所见之景:洞庭之滨,江水之西,旌帘在望,夕阳迟迟;再写洞庭湖分割吴蜀的地理位置,抒发了国破家亡后颠沛流离之苦,表现了吊古伤今之悲,颇得杜诗神韵。

第12课《湖心亭看雪》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混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晴。

——[明]郑烨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阅读下面三幅有关湖心亭的对联,说说你的理解。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混无隙地种桑麻。

——[明]胡来朝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晴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晴。

——[明]郑烨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明]张岱

第一副,具有鲜明的反对奢华游乐的“悯农”意识,可谓冷语热心;第二副,引西施、东坡故事,化用东坡《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句,赞西湖晴雨皆美,又暗用东坡《后赤壁赋》中“月白风清”句,写西湖风月皆宜,可谓雅趣妙笔;第三副,上联将西湖比作当空明月,又似微云点缀银河;下联将西湖比作人的眼睛,眼神项秋水一样掠过瞳眸,颇为传神。

九下

歌形体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奔着,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八上

第10课《三峡》

《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皆出自《水经注》

孟门山

河水南径北屈县故城西,西四十里有风山,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拒马河

巨马水又东,郦亭沟水胜之。水上承督亢沟水于通县国东,东南

流,历紫渊东。余六世祖乐浪府君,自涿之先贤乡爱宅其阴,西带巨川,东翼兹水,枝流津通,缠络继圃,匪直田渔之确可怀,信为游神四之胜处也。其水东南流,又名之为郦亭沟。

黄牛滩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迭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西陵峡

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

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般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五《水经注》在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中有着最重要的地位,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认为“古人记山水首,太上郦道元”。课外可以阅读《水经注》中描写孟门山、拒马河、黄牛滩、西陵峡等的段落,体会其写景文字的精彩。

第12课《与朱元思书》

与施从事书

吴均〔南北朝〕

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与顾章书

吴均〔南北朝〕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第13课《唐诗五首》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孟浩然〔唐代〕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

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辋川别业

王维〔唐代〕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春兴

武元衡〔唐代〕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乡一作:香)

郑谷〔唐代〕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同时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始终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钱塘湖春行》一诗围绕初春来写,描绘了西湖明媚的春光。很多词语都能看出初春景象来,如“早莺”“新燕”自不必说。“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的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开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

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2.仲春(春雨初将,绿意正浓,桃花盛开);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

第25课《诗词五首》

月夜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春望》与《月夜》都是杜诗中的名作,也都作于杜甫困居长安期间。阅读、理解这两首诗,比较它们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思想感情方面,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春望》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相比较而言,《春望》的感情沉郁,《月夜》的感情深挚。写作手法方面,两首诗都很能体现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无愧于杜甫“诗史”的美名。但两首诗在展开诗歌想象的方面颇不相同。《春望》想象之词较少,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人景物描

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均用虚写,即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实际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清人浦起龙评析《月夜》的写法为:“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读杜心解》)这种写法在古典诗歌中并不罕见,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实也是如此,把亲人之间的思念之情写得婉转有致,深切动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春望》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稀疏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直到尾联变成“特写镜头”,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

上。《月夜》则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镜头”集中而具体,以便表现人物的神与态,一如丈夫(父亲)凝视的目光。全诗描写比较“静”的画面,既“美”且“悲”,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

八下

第9课《桃花源记》

桃花源诗(节选)

陶渊明〔魏晋〕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憩(qì):休息。③菽(shū)稷(jì):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ài):遮蔽。⑦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结合课文及下面节引的《桃花源寺》中的诗句,讨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②。

桑竹垂余荫,菽稷③随时艺④;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⑤王税。

荒路暧⑥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⑦,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⑧欢游诣。

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憩(qì):休息。③菽(shū)稷(jì):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暧(ài):遮蔽。⑦俎(zǔ)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俗淳朴,社会平等,没有战乱、压迫和苛捐杂税,人们自食其力,生活和美安乐。作者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对社会讲政治的美好理想,表达了自己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乱的愿望,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愿望。

第10课《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唐代〕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钴鉧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唐代〕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满井游记

袁宏道〔明代〕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清代〕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想的发展。明代文学家毛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第21课《庄子》二则

上李邕

李白〔唐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时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李白用诗的语言,描述了《庄子》中大鹏的形象。他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第22课《礼记》二则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贡问之曰:

“子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齐大饥,黔教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子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学习地时效性)

肚子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现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第23课《马说》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

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阅读下面的短文,结合课文,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人才问题的看法。不少于字。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资治通鉴·唐纪八》

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

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第24课《唐诗三首》

新乐府序

白居易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诚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选自《白居易集》卷

七上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古诗词中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些。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第18课《狼》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

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③,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④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惇(dūn)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⑤!然野心不过遁逸⑥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⑦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①〔畜(xù)〕养。②〔厅事〕住所的堂屋。③〔俟(sì)〕等待。④〔啮(niè)]咬。⑤〔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诬,虚假、虚妄。⑥〔遁逸〕逃跑。⑦〔贻患)留下祸患。

第20课《天上的街市》

秋夕

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下面三首诗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秋夕

杜牧〔唐代〕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宋代〕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这一古老的故事中,两人为银河阻隔,一年只能相会一夕,从而成为夫妇(恋人)分离的象征。这里的几首诗词,都反用其意。两首唐诗以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反衬永无相会可能的寂寞、痛苦;秦观的词,则更推出新意,以“便胜却人间无数”“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诗句,歌咏了爱情的热烈、坚贞、美好。

第22课《寓言四则》

塞翁失马

刘安〔两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智子疑邻

韩非〔先秦〕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七下

第16课《短文两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