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淮安,河下古镇是必游之地,大白看惯了江南古镇的秀美和旖旎,对于地处中原大地的古镇,所见不多,因而对声名鹊起的河下古镇心神往之,在安排周恩来故里风景区旅游时,将一半时间留给了古镇,只为领略到苏北古镇的独特魅力。
来淮安之前,大白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对河下古镇的古往今生,早已经聊熟于胸。位于淮安市西北,是周恩来故里景区内的风景点之一。从春秋时期形成至今,已经有年的历史。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大批的能人志士,仅仅在明清时期,河下古镇就出过67名进士、名举人、12名翰林,被誉为进士之乡。更有文学家吴承恩、抗金勇士梁红玉、朴学大师阎若璩、名医程晋芳等一种名流,让河下古镇万古流芳。
从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出来,已是中午时分,却不觉得饥饿,便来到河下古镇。从万丰文化街进入古镇,经过三楼四柱写有古镇河下的石牌坊,不过多米,绕过估衣街庭楼,就算已经进入到古镇之内。
估衣街口的状元府邸,已经不见了当初的辉煌,人们只能再次凭空在印象中怀念其存在的印记。估衣街有些窄小,中间是麻石路面,两侧还有一米宽的灰砖,和街道两旁的民居灰墙融为一体。
临街建筑,大都只有一层,偶尔有一些二层小楼。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显得独树一帜。
而不少建筑,都是花格木窗,在木窗底部,又都雕刻着各种花卉图案,以牡丹最常见。如今已经成为文化研习单位的办公展示地,比如“淮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精品展”、“河下诗词楹联协会”、“华夏酒器艺术馆”等,和这些建筑相映成趣。
转入湖嘴大街,这是古镇的主街,像脊梁一样,串起了古镇的每一条主要街巷。
从程公桥向右,便可看到在河岸边的梁红玉祠,祠内供奉着梁红玉的雕像。梁红玉生于淮安,其祖辈都是武将出身,她的父亲在后来平定方腊起义中贻误战机,被判定重罪处死,而年幼的梁红玉也因此沦为营妓。
后来遇见抗金名将韩世忠,两人琴瑟相随,在抗击金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特别是镇江金山和焦山之战,梁红玉率领着宋兵,对抗金兀术的数万金军。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围困金军在黄天荡48天。
虽然没有全歼金军,可以经过这一战,金军再也不敢轻易跨过长江进犯南宋。作为一个风尘女子,能够以民族大义为重,率领将士奋起抗击外敌,在历史上留下浓厚的一笔。在后来的很多戏剧作品中,都有梁红玉的传奇,比如《金山战鼓》、《梁红玉》等。
湖嘴大街上另一处有名的景点,便是文楼,这是纪念文状元沈坤而建。这座文楼,和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岳阳楼、鹳雀楼相比,自然会逊色不少,不过小楼的楹联,着实让其增色不少。而且其在历史上,一直以美食名扬苏北,很多文人雅士都会前来品茗吟诗。
如今,文楼的文化魅力,只能从历史传记当中找寻当年的足迹,比如村姑出对联难倒众学士等等,所有的传说,都让这座小楼更显神秘。不过,现在,文楼的魅力在于其美食。
文楼的风格,和其他建筑并无区别,灰色的砖墙,再配上雕花的花窗,园林风格跃然眼前。进入楼内,看到这些淮扬名菜,才发现自己的肚子已经开始抗议,便赶紧坐下来,蟹黄汤包、韭菜炒螺蛳肉等当地特色一一品尝一遍。
许是饿了,或者味道真的地道,所以一帮人吃得十分香甜。据说当年,周边的名人雅士,都会从四面八方涌过来,只是为了这一笼新鲜的汤包,然后在这里玩对对联的游戏。可惜时过境迁,如今已经没有往日的盛况。不过,清净之下,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走出文楼,来到对面的王兴懋酱园店,据说这个店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开始至今,一直是淮安人心仪的酱园子。如今,走进门内,依然可以闻到浓烈的酱香味,古法酿造的技法,还是受到当地人的青睐。
再往前走,便是吴鞠通中医馆,吴鞠通是出生于河下的清代名医,是温病学家的创始人,其编著的《温病条辨》成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如今,斯人已去,可是进入里面的私家园林,到处可见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
一路往南,边走边欣赏路边的古建筑,就可以来到京杭大运河边上,这里是古代皇帝南巡时的码头,而且是皇帝专用的码头,在码头旁边有一座闻思禅寺,始建于唐代的古寺,至今仍然巍峨挺立在大运河边,守卫着运河的安宁。
向北望去,便是魁星阁,这曾经是河下古镇的最高建筑,当地的读书人,每年等到乡试殿试等期间,总是门庭若市,很多文人都来此祈祷自己能够金榜题名。
沿河继续往北,便是《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小院并不起眼,只有门口匾额上的“吴承恩故居”五个金色大字,才彰显了它与众不同的地位。进入其中,亭台楼榭,花团锦簇,尽显明代园林建筑的魅力。
河下古镇见证过很多的辉煌,只是随着运河地位的没落,小镇也开始变得冷清起来。不过,大白倒是觉得,比起熙熙攘攘的人群,这份清静,倒更是让人在其中体会历史的深厚和人文的气息。而且,古镇不收门票,是否让人少了些铜臭味,更加令人向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