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新闻 >> 正文 >> 正文

跟着书本去旅行南阳访先贤,范仲淹为何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6/2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大文豪范仲淹的金句,出自《岳阳楼记》。

电视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南阳访先贤。描述了范仲淹写作《岳阳楼记》的来龙去脉。

具体讲解了岳阳楼记写作背景,以及写作的地点。证实了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到过岳阳楼,而是应同科中举为官的好友,在岳州做知州的滕子京之邀而作。

在岳阳楼修建成后,滕子京给在南阳邓州知州范仲淹写信,让范仲淹为岳阳楼题记,并附上了洞庭晚秋图。作为参考。而写作地点,就在邓州。

在《跟着书本去旅行》片中,邀请了专业人士做讲解,老师与同学们身临其境探访范仲淹做邓州知州时,修缮的百花州,创办的书院。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大宋的南阳邓州。

星移变幻近千年,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了在护城河水环绕之旁,簇拥着红柱灰瓦,曲曲相环,花草树木,池水涟漪。在古老堤旁之上,亭台楼阁,奕奕生辉。登上览秀亭,南方园林水乡之气,文雅舒缓,精致玲珑。

百花州,范仲淹所在地与湖南的岳阳楼相距约多公里,景色各异。

《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之景,在范仲淹的笔下变得生动鲜活,仿佛置身其中,见景抒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或波涛汹涌或晴和日朗,水天一色。登楼望景胸怀家国心忧天下。由情及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抒发了作者的宽阔的心胸和伟大的理想抱负。

这就是范仲淹的大格局大情调,是其一生人格的写照。

范仲淹两岁丧父,四岁随母改嫁寄养在山东淄州长山县(今邹平县)朱家。范仲淹从小学习刻苦,“五年不解带”,也就是五年不脱衣服睡觉。“切粥断齑”传为佳话。说的是他每天只煮一盆粥,粥凉之后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腌菜而食。实际上朱家生活富裕,并没有虐待他,范仲淹之所以把自己搞这么苦,就是为了励志以成就大事业。并且他还把这一精神传承下来留给了后代子孙。

范仲淹苦读及第,从而走上了仕途之路,因怀揣家国情怀,为官刚直不阿,直言纳谏,屡次被贬。但他仍是为国为民无怨无悔。在治政、守边皆有成绩,文学成就突出,史称范文正公,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庆历年间,当时宋仁宗纳言听政,范仲淹上呈《答手招条陈十事疏》,帮助仁宗皇帝改革朝政。即庆历新政,因为新政实施太仓促,遭到保守派反对而失败。

有说是范仲淹被贬出朝,也有说范仲淹自请离开京城的。在陕西邠州任知州,陕西边境安定后,范仲淹考虑自己年纪大了,向皇帝申请换个地方,邓州离京城近又是风景优美的地方。仁宗皇帝就把他安排到邓州任知州。

范仲淹来到邓州后,正值遭遇大旱,忧国忧民的范仲淹一面上呈实情,一面带领民众抗灾,好在一场风雨化解了灾情。岳阳楼记也就是在这个时段中写下的,饱含着念念不忘苍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在邓州的三年,也是范仲淹一生最难得的快乐时光。

百花洲是他心灵放飞之地,范仲淹在百花洲上的览秀亭留下诗篇。“南阳有绝胜,城下百花洲……尽览洲中秀,历历销人忧”。在嘉赏亭上发出“无时不开樽”……,“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的感叹。

亭台楼阁,轩榭廊坊。恬静舒美的景致,有了闲情逸致使他心灵也得以静了下来,心之归处有了家。

与百花洲相邻的花洲书院,是后人在春风堂基础上建立的。春风堂位于花洲书院中轴线上,棂星门前有个小泮池,走过小桥,身心得以升华,仿佛接受儒学文化熏陶洗礼一样。

春风堂内靠墙中央位置有两把椅子,因有两位先生会讲而设。会讲内容为论语等儒家经典。春风堂书室之内还有书生的学习用具,生活饮食,休息的地方。

春风堂,孔子如春,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春风堂下红香满”……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都曾受范仲淹的文学思想的影响,可谓开创了大宋豪放洒脱之文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2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