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教学模式固化
文言文的阅读难度较高,需要教师以更为灵活高效的方法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知识。但当前文言文教学模式较为固化,一般是先由教师朗读,或者让学生阅读文章,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翻译,最后对课文进行梳理和总结。这种方式虽然看上去有条不紊,但制约了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只是将课本或教参中的内容灌输到学生的大脑当中,并没有使学生对文言文形成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导致学生难以体会文言文的乐趣,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这也导致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不够深入,通常只能应付测验和考试,没有从文章中吸收古人留下的精神养分。
(二)文言文缺乏应用场景
语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际运用,文言文亦是如此,学生需要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内化吸收所学的知识。但从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来看,文言文缺少实际应用的场景,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其他学科时,都难以看到文言文的身影,通常只有在考试中才会运用到文言文知识,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没有太大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要学习三到五篇现代文章后才会教学一篇文言文,再加上文言文在生活中并不常用,导致文言文教学之间存在较长时期的间隔,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知识。同时,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大多以理解作为目标,不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应用,导致教学与现实之间相分离,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较弱
初中语文课程包含了多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有朗朗上口的古诗,有语言优美的散文,有曲折感人的故事,也有典雅凝练的文言文。初中生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在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通常有着较高的热情,但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和文章难度的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也很容易降低,甚至将其看作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上课的时候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同时反复的阅读和背诵也会让初中生产生无聊、厌倦的心理,从而降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优化对策(一)注重理解记忆,优化文言文教学过程
现代白话文带有较多口语的特点,相比较之下,文言文作为古人在写作时所用的规范的书面语言,显得更加规范、简练。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白话文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而文言文则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在书面表达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简洁凝练、言简意赅,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蕴含着宝贵的思想、精神与情感,然而机械式的背诵不仅无法让学生领会文言文的内涵,反而会使他们感到乏味和厌倦。因此,语文教师要改变刻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记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但切忌让学生没有目标、没有重点地反复诵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
以《陋室铭》一课为例,诵读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听读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认准字音,如“吾、馨、调、苔、牍”等,都是易读错音的字,教师要重点指出和说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第二,要求学生齐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意思或音节有规律地进行停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划线的方式辅助朗读过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让学生掌握文章的阅读节奏;第三,学生自主阅读,初步体会文章含义,形成个性化的理解;第四,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并对整篇文章进行理解分析。通过有顺序、有层次的阅读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字词、节奏、含义等形成较好的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形象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
文言文的创作年代十分久远,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现代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疑惑,难以对作者当时的境遇和心情形成清晰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文言文的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带领学生走进文中的情境,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尝试使用文言文,在实际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将视频内容与课文结合起来,直观地看到“桃花林”“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的景象,走进“桃花源”的情境当中,通过观看动画快速了解课文的大体情节和内容,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会更加轻松。
在阅读课文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表演活动,让学生从渔人和桃花源中人的角度出发,自主编写文言台词,并进行对话表演。这种方式十分新鲜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文言文学习的气氛,同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文言文练习活动,比如在教学《蚊子和狮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篇寓言改写成为文言文;教学《苏州园林》时,可以让学生用文言文为苏州园林写一段宣传语。通过这些练习活动,锻炼学生运用文言文的能力,促进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三)运用多元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新鲜感,使他们以积极求知的心态参与学习活动。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要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与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高效达成教学目标。
不同文言文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不一样,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灵活运用和调整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文章讲述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过程,并对小石潭的风景做了详细的描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法,设计以下问题:(1)在文章中,作者是通过什么线索发现小石潭的?(2)小石潭的风景如何?(3)小石潭中的潭水和鱼是怎样的?(4)小石潭周围有哪些景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文章描写内容的顺序性,厘清文章脉络。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发现石潭—石潭全貌—小潭流水—潭周氛围”的写作思路,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又如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基于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特点,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岳阳楼的图像资料,然后为学生讲述范仲淹少年苦读、积极改革、为民造福的人生经历,以及写下《岳阳楼记》时被贬的处境。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文章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再进行阅读,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通过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在文言文教学中,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教师要根据文言文的结构框架、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等,选择恰当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文言文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反思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新课标与学生发展的要求出发,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言知识,在形象的情境中体会文章情感,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和交流,灵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适应不同文言文的教学需求,以此来提升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