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新闻 >> 正文 >> 正文

从天下四绝到天下之忧,两人贬谪造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23
纵观我国的名胜,通常都是因文著世而名垂千古,王勃的《滕王阁序》捧红了滕王阁,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奠定了杜甫草堂,王之涣的《登黄鹤楼》使黄鹤楼成为了江南名楼。而岳阳楼同样如此,正是因为范仲淹的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才让我们今天对岳阳楼如雷贯耳。庆历六年秋(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岳阳楼作记。岳阳楼重建完毕,一篇闻名千古的《岳阳楼记》也应时而成,其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但成为了范文正公一生最好的注脚,也被无数的士大夫视为圭臬。岳阳楼也因此与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千年以降,吸引了无数的文人骚客。但其实宋代修建得岳阳楼,并不是最早的岳阳楼。史载岳阳楼最早建于魏晋时期,前身为巴陵城楼。唐玄宗年间,李白作《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写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遂巴陵城楼开始改称“岳阳楼”。岳阳楼的一生可谓是屡遭波折,仅在宋代就因大火焚毁,重修了三次之多,之后明清两代也反复重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更多还是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修葺的。虽然岳阳楼屡经修缮,与原本的样子已经相去甚远,但由《岳阳楼记》注入的精神,却使得岳阳楼经过千年磨难依然巍然不倒。与岳阳楼同样命途多舛,还有它的重建者滕子京,可以说如果没有滕子京,也许就不会有岳阳楼的重建,更不会有名垂千古的《岳阳楼记》。滕子京,本名滕宗谅,字子京,是范仲淹的同科挚友。《宋史-滕宗谅》称:“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与”滕宗谅虽为士大夫,却有任侠之气,豪迈慷慨,仗义疏财,同时又卓有才干,因此深受范仲淹的重视。身负任侠之气,自然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当然是仗义疏财,为友则可托付生死;但坏处不免就是囿于情义而罔顾国法。庆历三年(年),监察御史梁坚弹劾滕宗谅:“滕宗谅知泾州费公钱十六万贯”,而其中有数万贯去向不明,被滕宗谅中饱私囊。滕宗谅上书辩护,十六万贯乃是构陷之词,自己只因“以故事犒赉诸部属羌,又间以馈遗游士”花费了三千贯,两边争执不下。仁宗便派中使前往核查,滕宗谅闻讯“恐连逮者众”便烧毁了账簿。这一举动更被视为了做贼心虚,因此当时的枢密使杜衍,御史中丞王拱辰都力主“深罪滕宗谅”。但所幸滕宗谅本人虽有枉费公钱之实,却没有中饱私囊之举,所费之钱大多被其赠与了贫困士子,自己却身无长物。而宋朝又有宽待士人的惯例,因此在范仲淹,欧阳修的力劝下,滕宗谅得以从轻发落,仁宗下令“止降一官,知虢州”。但御史中丞王拱辰认为滕宗谅,滥用公费,又私焚账簿,是为罔顾国法,因此以辞官相抗,力主重惩,以正国法。仁宗无奈令双方各退一步,“复徒滕宗谅知岳州”。岳州在北宋,尚处于未开发之地,虽比不上后来苏轼被贬的崖州之地,却也是穷山恶水之处。但滕宗谅毕竟是一员能吏,本来又是豪迈之人,上任一年便使岳州之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于是便开始重新与真宗朝被焚毁的岳阳楼。滕宗谅修建岳阳楼的方式也极富有创见,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写道:“(滕宗谅)修岳阳楼不用省库银,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官为督之。”滕宗谅下令只要债主愿意捐献一部分债务,官府就可以为债主背书,于是“民负债者争献之……而州人不以为非,皆称其能。”也有人认为,滕宗谅在岳州德政不修,反而好大喜功,花万贯钱于岳阳楼上,却无视百姓穷困潦倒,饿殍遍地。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有失公允的,岳州治政三年,滕宗谅重教化兴建岳州学宫;兴水利,拟筑偃虹堤;又于民休息,不曾扰民。或许司马光所言并“治为天下第一”有所夸大,但也绝不是庸碌之辈。岳阳楼修建后,滕宗谅想请好友范仲淹作文,但实际上当时范仲淹正因新政失败,外放邓州,岳邓两地相隔千里,范仲淹从未来过岳州,又怎么能写出岳阳楼的胜景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滕子京请画师专门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一并送与了范仲淹,凭着滕子京寄给他的《洞庭秋晚图》,范仲淹写下了震烁千古的《岳阳楼记》。滕子京又让书法大家苏舜钦手书,篆刻家邵觫作碑,滕楼,范记、苏书、邵篆,因此当时岳阳楼又被称为“天下四绝”。有人感叹范仲淹未至岳阳楼而作记,实属一大遗憾。王勃作《滕王阁序》的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是胜景之最,文学至美,而《岳阳楼记》中“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的描景却稍显空洞。但我想正是这个遗憾,才让《岳阳楼记》有了更多超脱感悟,不管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又或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借景喻情,当属其冠绝古今。如今岳阳楼依旧耸立,而先贤们却已经作古,而不灭的却是传承千年的精神,无论是文正公“天下之忧”的责任,还是张载横渠四句的承担,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宋朝不是最好的时代,同样也不是最坏的时代,对于宋,有人赞赏它“物阜民丰,文风鼎盛”,有人抨击它“积贫积弱,割地赔款”。一如滕子京其人,有人欣赏他豪迈仗义,不拘小节;有人厌弃他藐视制度,罔顾国法。但须知道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何尝不是这种矛盾才让我们得以更深的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呢?参考文献:《宋史-滕宗谅》《涑水记闻》《续资治通鉴长编》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