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相信大多数人都读过,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面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也许,许多人不知道唐朝著名诗人陆游《江北庄取米》里面的那句“一寸赤心惟报国。”而这句话体现在邓稼先先生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曾说:“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我依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正是邓老怀有一寸赤诚的心,用自己的力量,推动着祖国核事业的发展。而他这种报效自己的祖国奉献精神,也激励着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回到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上,追寻他的足迹,用赤子之心回报祖国。
01
有一个叫庄晓莹的女孩,在德国获得了万欧元的世界级科研大奖后。依然选择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毅然坚持回国任教。那这个德国无法留住的天才,到底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庄晓莹
80后的庄晓莹,出生在上海。从小喜欢理科的她,在高考结束后,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坚持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并顺利地考入了同济大学。或许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土木工程专业与女孩子基本上是不沾边的。但是,庄晓莹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偏见。而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儿时的梦想。她说道:“正是小时候,见证了上海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成为工程师的想法就在心里扎根了。如果梦想只是一盏引路灯的话,那么,庄晓莹最终用自己的知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为自己铺就了一条阳光大道。
▲同济大学02
当然,在学习中顺风顺水的庄晓莹,也有属于自己的迷茫。在大学即将毕业的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工业设计这一领域要落实到实处,需要许多的妥协。整个领域的研究方向,基本上缺少空间留给个人发挥。但是迷茫中的庄晓莹,仍然坚持选择建筑工程方向,以优异的成绩成功的开始了硕士学习之旅。而她的硕士导师朱国华的一番话,如同黑暗中的烛火,让她有了新的方向:“很多具体工程项目虽然在工艺上实现了突破,但理论方法之后问题远未解决。”于是,庄晓莹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书本的文字中来,钻研其中的理论基础。把数学中的方法应用到工程材料稳定性分析领域。这条路,她一走就是10年,一刻也没有想过要回头。正是这些不懈的坚持,最终都结出了肉眼可见,实际的成果。
▲建筑工程概念图庄晓莹的研究领域是纳米复合材料。她运用计算机构建力学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对纳米复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方案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优化的假设方案,并进行模拟验证。而更新型的材料,决定着新产品更优质的质量。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出的材料,不但具有高强度,抗冲击,耐腐蚀等特点。并且对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意义。从而让她获得了德国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奖金最高的奖项之一-——索菲亚科瓦雷夫斯卡亚奖,成为我国已有的7个获奖者中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女科学家。
▲纳米技术概念图03
对于科学家而言,优厚的待遇以及舒适的工作环境,先进的设备进行研究无疑是有巨大的吸引力。但庄晓莹依旧坚定地拒绝了德国方面的好意,不忘初心,跟随自己内心的想法,回到自己的祖国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继续自己的学术研究。她说:“每当看到祖国愈发的强盛,我心中就会充满无限豪情。”
▲德国城市风光祖国的未来是属于积极向上的年轻人的,庄晓莹只是这千万个年轻人优秀代表之一。这人心浮躁的时代里,能够保持初心的人,并不多见。能够保持初心又获得巨大成就的人。则更是难得可贵。真正能够让人心生敬佩之情的,也只会是如庄晓莹这般的这样的女孩子。
结语
与空有一幅美丽外貌的无知者相比,她的智慧让人不敢对视。与那些崇洋媚外、数典忘祖者相比,庄晓莹不但有着高贵的灵魂,而且具有花木兰般“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这大概就是《礼记·儒行》中所说的“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庄晓莹她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战士。在材料科学这片领域里战斗不止,奋斗不息。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又回报祖国的滋养。
参考资料:《岳阳楼记》《礼记·儒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