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范仲淹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10/2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6.html

北宋名臣范仲淹(公元~),字希文,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布衣时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疆为良将,在庙堂为贤相,在文坛为大家。那脍炙人口、老幼皆知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范仲淹济世精神的表达。

我们在孤山上听吴晓春老师站在“范公亭”前讲范仲淹在杭州为官的故事。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五代和北宋时属"两浙路",当时也算浙江人。范仲淹先后三次来浙江的睦州(今建德梅城)、越州(今绍兴)、杭州任知州(相当于市长)。他写过一首诗《忆杭州西湖》:“长忆西湖胜鉴湖,春波千顷绿如铺。吾皇不让明皇美,可赐疏狂贺老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杭州的喜爱。

年3月,范仲淹赴杭州任知州,那时他已61岁了,第二年就遇上"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为了灾情四处奔波,不断上书朝廷请求调粮,却迟迟没有回音。为寻求平定灾荒之策,他数夜未眠,双眼已经布满了血丝。经过深思熟虑后,他竟下令米价再涨一倍。

范仲淹救灾这件事情记载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那一年沈括正好在杭州,亲眼见证了范仲淹在杭州采取的各种救灾措施。看到和理解范仲淹创造性地实施了三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荒政三策",变被动救灾为主动兴利。

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修道路、兴水利、建校舍,盖库房……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大量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喜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以高价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城粮食爆满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

尽管范仲淹在杭任职仅一年半,但是在杭期间,他勤政爱民,治理灾荒,扶危济困,发展生产,得到了百姓的景仰和爱戴。范仲淹的亲朋好友见他喜爱杭州,就劝他给自己造个养老的府邸,他却说:“我都一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了,又何必铺张浪费。”而且他还拿出毕生积蓄,在家乡苏州买了千亩田地来建庄园,作为接纳贫困户的收容所,名为“岁寒堂”、“松风阁”,史称范氏义庄。建好范义庄,那是范仲淹一生的夙愿。

孤山上这座“范公亭”,亭楣上是书法家张继先生隶书题写的字,亭柱上这一副对联,上联为“慕子陵和靖之高节”,下联为“贻百世千秋以美文”。子陵是东汉隐士严光的字,严光曾于汉光武帝刘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严光改名隐居,后被刘秀招至京师洛阳,授谏议大夫,严光不受而退隐富春山。范仲淹非常钦佩严子陵,专门为其写过:"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

孤山上“梅妻鹤子”的林逋,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也就是林和靖,他与范仲淹是同时代人,俩人互相尊重,是师友关系。子陵与和靖,范仲淹认为都是有高风亮节的人。至于范仲淹“贻百世千秋”的文章,比如《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人、为政理念。这句名言成了范仲淹之后所有进步政治家的信条。

范仲淹最著名的诗词有:《江上渔者》、《登表海楼》、《春日游湖》、《河朔吟》、《答梅圣俞灵乌赋》、《怀庆朔堂》、《忆杭州西湖》、《归雁》、《御街行·秋日怀旧》、《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等,他的文章与诗文,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忧国忧民。所以“贻百世千秋以美文”也是非常确切的。#走过杭州的四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