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湘源文选2编名楼岳阳楼之121岳阳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5/2/21
北京医院专业白癜风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陈湘源著《解读岳阳楼》书影

岳阳楼铁铸文物考

岳阳楼今存铁铸文物较多,计有铁桶、铁枷、铁炮、铁香炉和复制的铁牛。下面就其成因与用途,作个简略考证。

岳阳楼前铁香炉的两边为铁桶

铁桶 

岳阳楼前铁香炉两侧有铁器两件,原为君山崇胜寺器物,清同光年间,始移置岳阳楼前。两铁器为桶形,三扁足,桶高1.2米,口径0.95米,两侧铸衔环狮头。一为宋代所遗原物,

一为年砸毁后年复制。原件桶外壁铸有铭文:“淳祐五年,十二月吉日,孟府十位,铸到铁捎,一样两只,各重一千斤”直书六行,即上述断句式。然今诸书多作“铁梢”“铁捎”“铁稍”,明隆庆《岳州府志》曾称之“铁桶”,清同治修志又以“今验铸字实作梢,不知何以名之,然当仍其旧也”复名“铁梢”。且喜今存原件,铭文赫然,并非“梢”字,也非“捎”“稍”,而是“”捎”字下有一横封底。此字不见于古今字典,是否佛道专用名称?或铸铭时有笔误?只能存疑待考了。据今存遗物,似称”铁桶“为宜。

此物作何用途?据清人李仲麟《游君山记》云:“中贮清冷之水,僧人云此水常盈不竭,掬而洗之令人目明。”是为贮水器皿。考之“捎”“梢”“稍”,皆无贮水器之含义。仅“梢”通“消”,有泥土为水所冲消之意,亦无贮水之义。僧人之言,自是一种神秘的渲染,但此为贮水器则是实,属于太平缸之类的蓄水防火器皿。今日仍置于故宫院内的铜缸、铁缸,其用途即此。泰山岱庙天贶殿前的两只铁桶,其形状与岳阳楼前的一样,只是稍大一些,高约三尺半,厚寸许,周长一丈七,可盛水三立方米。桶上铭文便明确标示了其名称和用途。东者铭文:“大宋国奉符县献铁桶会首李谅,右谅窃以神功默运,潜持祸福之杀,妙用无穷,密握生死之造。伏见国家尊崇庙宇,百物鼎新,而圣帝庙前阙少水桶二只”。西者铭文:“莱芜监铜务李冕铸。右众人持发虔心,谨舍净财,共成胜缘,伏望圣慈府照察。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会首李谅等献。”宋建中靖国元年乃公元年,比岳阳楼前南宋荆湖制置使孟珙家人淳祐五年()所铸要早年,似可说明这种消防桶在宋代还颇流行。当时虽为实用,但铸制亦颇讲究它的装饰作用。如今摆设岳阳楼前,既不失为一种景观供人观赏,更可当作古人重视消防之佐证,给人启迪。

(此文发表于《岳阳晚报》年11月18日近日,当时没有电脑,只在字典词典及资料上查证,没见“梢”有贮水之义,故发以上议论。近日,微友石里万乾坤来访告诉我,华北地区都有将用木头做成的水桶,叫着木梢的。又从网上找些材料发给我,使我茅塞顿开。由此说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加强学习之重要。县志称“铁梢”是对的。但铸件书为捎字下以一横封底,则有些费解?可能是笔误吧)

陈湘源年12月16日配图

作者简介

陈湘沅,笔名陈湘源,文博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非遗专家库专家。年从艺,工生行兼三花。曾任岳阳巴陵戏剧团团长兼编导,创作、改编剧本40多个;导戏20多个;主笔撰写《湖南地方剧种志(三)·巴陵戏志》。年从事文物工作后,出版个人专著《岳阳说古》《千古名城岳阳解谜》《深度解读岳阳名胜古迹》《岳阳历史文化论争集》《解读岳阳楼》等11部。参与主编《岳阳历史文化丛书·千年名邑》等多部;参与编撰和审稿《湖湘文化大辞典》《湖南大辞典》《岳阳市志》等20多部;发表各类文章多篇,有多篇(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拍摄者若有异议,可与我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