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是空白的,在空白的世界活出炫彩的人生,那是需要非凡的心,非凡的体验,体验当然也来自生活。
生活作为我们活动最主要的一部分,怎么从繁杂的生活本身抽出身让自己独得一份闲暇的安静时刻,显然,在这个时代很重要。
人往往是这样的,小的时候总是盼望大人的生活,等到成年了,又想回到童年,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想老年很好,几乎没有人去这么想。
人之所以老了,一个是身体又回到了原始的状态,原始的状态就是无力的,感知世界的时候几乎没有欲望的,原始的状态就是心无杂念,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天然混合。
人的一生,过的重要也是一天,过的不重要还是一天,过的重不重要都在于自己,自己想怎么走,那条路就属于你。
不管是那条路,我们也可以试着从这三句诗词找找人生的意境。
01第一句:行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是古代诗人王维的一篇诗作,其名曰:《终南别业》,此句“行之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这首诗的颈联,也就是诗的第三句。
单看一句话,不足以表达全诗的意思与意境,但脱离其他三句,单独看“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又是别一番景色。
脱离原诗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看其意,究其根源,所以,还得先看看原诗中的意思: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看了原意之后,则要脱离原意,单独抽出来瞧瞧这句诗对于现在的我们是如何起着唯妙唯俏的作用。
行走到水的尽头,请问,我们能走到水的尽头吗?显然是不能的,要说能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我们还没发现有谁走到源头的,不说其路途艰难险阻,顺着河流一路而上,如果遇到山脉,山洞等地形,我们就会止步不前。
所以,水的尽头,是一种向往,是一种让心境旷达的方法,而不是真正究其源头。
现实一点,就是让我们把心放开一点,让心豁达乐观一点,而不是只看自家门前的小桥流水,却不去看看大河向东流的壮观。
02第二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人生是一场重复的体验,每一天早上睡醒,都是“吹又生”,但很多人受到了“风吹”,而没有“生”。
“生”字在于生机,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出现另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而人呢,一样的面孔,一样的路线,还要看一样的人,最后又回到一样的房子,除了熟悉之物之外,实则没有再能熟悉的了。
而有人就此作罢,有人要反其道而行,就是要让“生”字出现生机,出现新的可能,就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野草,就像冬天赶不走春天一样,到了那个时候就会出现生机,这就是野火的作用。
野火用到草的身上,火焰燃烧,野草在冬风凛冽之下变得干燥易折易燃,火烧了过去,留下灰烬,灰落在草的根部,又反馈给小草,在来年春天小草依然可以长的很茂盛。
可是野火到了人的身上,那就大不一样了。野火到了人身上就会变成这样,野火是岁月,人是小草,岁月的火焰燃烧人的身体之后,人的身体化为灰烬的时候,就真的化为灰烬了,不会等到来年春天,不会“吹又生”。
人可以迎接春天带来的一切,包括春风,绿意,生机盎然,万物复苏,唯独感受不到“吹又生”。
03第三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两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一首名叫《岳阳楼记》的篇幅之中。
简单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表达了古人处事深远与豁达胸襟。
再回首一下《岳阳楼记》中的部分篇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当这句话放在这儿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也能更深的领悟这两句话表达的深层含义。
当个人的得失与或喜或悲碰到“忧民、忧君”的时候,个人先要放在一边,而是要顾大全;当“忧民、忧君”遇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时候,“忧民、忧君”则要放在一边退位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当个人碰到集体的时候,要考虑集体的利益,当集体碰到国家的时候,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顾全大局去考虑。
所以,到这儿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义:
这句话的外在意思为不因外物,而外物指的是财物和外物,财物的丰富,外物的丰富会让人迷失方向和心智,财物的获得会让人拥有而感到骄傲和狂喜。
知道骄兵必败,可因外物的获得受不住内心的激荡,从而骄傲乃至狂喜,最后之结局是或喜或悲。
但放在“不以己悲”的时候,外物的获得会得到另一层意思,即面对失败还是成功,收获一颗平常心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或失败而妄自菲薄,也不因外物的获得和失去而感到开心和悲伤,而是要保持一颗豁达大度的心,与自己融合,与世界融合。
要珍惜读过的书,让文字与你为伴。也请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