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穿回古代,你会选择哪个朝代?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选择唐朝。
那是一个海纳百川,自由开放,有着灿烂文化的朝代。
说到唐朝,就不得不提唐诗了,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唐朝到处都是诗人。
这些诗人宛如璀璨的明星,照亮了唐朝的天空。
而这其中最为闪亮的当属诗仙李白。
李白在20多岁的时候离开四川,仗剑远游,开启了他浪漫狂放的诗酒人生。
他的很多名作都是在离开四川后所写,令人好奇的是24岁以前的李白是怎样的呢?
其实青年的李白,和后来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喜欢求仙问道,好入名山游历。
他曾深入大山拜访名士,写下“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美得令人心醉。
他也曾登上成都的散花楼,写下一首诗,开头平平无奇,结尾却相当豪气。
这首诗名为《登锦城散花楼》。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诗题中的“锦城”指的就是四川成都,三国时期,成都是织锦中心,因绚丽多彩蜀锦而天下闻名,为此蜀汉王朝特地建造了锦官城,设立锦官以保护蜀锦织造和织锦工人,所以成都又称“锦城”和“锦官城”。
杜甫的诗中就曾多次提及,“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官城外柏森森”,写的都是成都。
而李白我们也知道,虽然他的出生地有争议,但是无可置疑的是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四川度过的。
他很小的时候便跟随父亲来到了四川的青莲乡,蜀地秀丽的山川给了他无限的灵感,他在十五岁之前便写下了一首诗,名为《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不久后,他背上行囊离开家乡,来到匡山山脚下的大明寺,开启了他将近10年的求学时光。
当然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他时常外出游玩,或寻幽探密,或拜访隐士高人,或纯粹游山玩水。
大概在他20岁那年,他来到了成都,登上了散花楼,写下了这首诗,开头平平无奇,结尾却相当豪气。
自古以来,名楼、名人、名作总是相辅相成的,例如滕王阁和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黄鹤楼和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岳阳楼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散花楼”很多人也许之前都没有听过,它建立于隋朝初年,后来毁于元军入侵中原之时。
若非有李白这首诗,也许它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诗歌开头从日光写起,绚丽的霞光照耀着锦官城,散花楼沐浴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诗人在清晨登上阳光普照的散花楼,心情应该也是相当愉悦的。
接着的两句具体描写散花楼之美,华美的窗棂染上了金色,门上的彩绘美轮美奂,珍珠缀饰的帘子挂在银色的帘钩上,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精美绝伦,令人心生赞叹。
李白一边欣赏着一边攀登着这座高楼,接下来的两句写的是他登楼的感受。
高高的台阶耸入云端,一眼望不到头,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登上这散花楼,极目远眺,锦城的美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一时间,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了。
这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极写散花楼的气象雄伟,也正因散花楼极目云天,所以诗人才会乐而忘忧。
接着的七八句诗人又从正面来描写他登楼所见之景。
当时已是日暮时分,突然飘起了细雨,潇潇地洒向了三峡,搅动了满江的春水,环绕着锦城,缓缓流动。
这两句很容易让人想起“巫山云雨”的典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散花楼增添了一抹浪漫神奇的色彩。
最后两句“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酣畅淋漓,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我们看到了独属于李白的豪迈霸气。
登上楼台仿佛到了九天云霄之上,这样的豪言壮语让我想到了他的另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一样的飘逸潇洒,豪迈阔大,令人叹服。
全诗来看,开头几句有些平平无奇,结尾却相当豪气,如此大手笔的挥洒,不愧是诗仙。
可惜的是虽然这首诗千古流传,散花楼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