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年版)。 ①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②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同“俱”,全、皆。兴,复兴。 ③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增,增设,扩大。其,指代“岳阳楼”。旧制,旧时的规模。制,规模。 ④属:同“嘱”,嘱咐。 ⑤胜状:胜景,美景。胜,美好。 ⑥衔远山,吞长江:(洞庭湖)衔着远处群山,吞着长江流水。衔,用嘴衔着。吞,吞吐。 ⑦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浩浩,浩大的样子。汤汤,形容水势很大的样子。 ⑧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纵横宽广。际涯,边际。 ⑨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 ⑩大观:壮丽景象。观,风光、风景的意思。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至、到达。潇湘,二水名,都在湖南。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迁,贬谪、降职。 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后泛指文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得无,表推测。异,不同,指览物之情因景物的不同而不同。览,观看,欣赏。物,景物。情,情感。乎,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推测的语气,相当于“吧”。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开:指天气放晴。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排,本来是“挤”的意思,这里有“冲”的意思。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芒。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岳,高山。潜,隐没。形,指山岳的形体。商旅不行:商人和旅客不能出行。行,走,此指前行。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倾,倒下。楫,船桨。摧,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暮,傍晚。冥冥,昏暗。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去国,离开京都,也指离开朝廷。去,离开。国,指国都。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指责。春和:春风和煦。景明:阳光明媚。景,日光。明,明媚。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不惊,不动,指平静。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上下天光,即上天下光。上天,上面的天色。下光,下面的湖光。一,一片。万顷,极言广阔。顷,一百亩。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停息。锦鳞: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白芷,一种香草。汀,小洲。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长,大片。一,全。空,消散。皓:白,洁白。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璧,圆形的玉。渔歌互答:渔夫的歌声互相应和。互答,一唱一和。何极:哪有尽头。何,哪里。极,尽。旷:空阔,心境开阔。怡:和悦愉快。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临风:端着酒,迎着风。把,持、执。临风,当风,迎风。临,面对。洋洋:得意的样子。尝:曾经。求:探求。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异,不同于。二者,指上述两种览物之情。为,作为,表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以,介词,因,因为。物,外物,客观环境。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朝堂上,意思是在朝廷做官。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居,处。庙堂,指朝廷。庙,宗庙。堂,殿堂。高,高的职位,指高官。 ○51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其,代词,他们,指“古仁人”。必,一定。先,在……之前。之,助词,的。而,连词。后,在……之后。乎,语气助词,这里表示推测,相当于“吧”。
文本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景色的描写和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广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写作特色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辞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1.对比反衬,主题突出。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写景一暗一明,对比鲜明。
2.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扼要的叙事,生动的写景,简明的议论,衔接得极其自然,而且带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阅读探究
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3.文中第三、四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对阴晴景物的描写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两种感情,自然引出下面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这样,让两种思想感情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做好铺垫,从而突出了古仁人思想境界的高远。
4.本文最后一段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锋一转,道出了超乎此两者之外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知识梳理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全文精讲笔记全记录
柳宗元《小石潭记》复习预习全文精讲笔记
女子破瓜之年究竟是何意?这些文化常识搞错了会闹笑话建议收藏
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考查题型及其答题要点
中学语文:记叙文阅读高频考点题型及解题技巧汇总附答案模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5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