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称岳阳楼“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因此历朝历代与岳阳楼有关的诗词多不胜数。张舜民的这首《卖花声·题岳阳楼》是他在贬滴途中经过岳阳楼时所作,整首词熔铸了他遭贬后沉郁的心情,却并不一味抒发痛切之感,而是写得疏密有质,景情融汇,浑然如一。
第一句“木叶下君山”,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的名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传说君山得名于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即屈原《九歌》中所述“湘君”、“湘夫人”,因此词人将“木叶下”三字择出,与“君山”连缀在一起,既是用典,又是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极具韵致。
“空水漫漫”一句,仍是写景,且承前句而来。叶落时节,登楼远望,对面的君山一片萧瑟,从脚下延伸至天际的洞庭波亦浩渺无垠。这一句所描绘的意境颇为辽阔,其中又隐隐透露出一丝寂寥。前面两句的景物描写,提示出词人正身处岳阳楼内。时值宴会,身边的歌伎却“十分斟酒敛芳颜”,这种描写很契合词人以贬滴之身赴宴的心情。宴席上弥漫着离愁别绪,以至于为众人斟酒的歌使都收敛了“芳颜”,但酒却满满斟了“十分”,足见其情意之厚,留恋之深。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则是词人联系自己的遭遇,借席上赋歌一事,生发出深沉的感慨。《阳关曲》本是送别时所唱之歌,是唐代王维送友人出渭城、赴安西时所赋。此处词人反用其意,其中暗含了他对自身际遇的不平之意。这句话初见平常,细读却大有文章。当时词人因写诗反对战事,从边关调回,贬往郴州,可见,词人不仅“不是渭城西去客”,还是从“渭城”被贬斥下来的。联想起那一曲“西出阳关无故人”,词人的心境可想而知。“休唱”二字诉出愤然难抑的心绪。至此,宴席告一段落,词人的心情也有了一个缓冲平复的间歇。
“天淡云闲”一句,在词境上与上阕的“空水漫漫”有相似之处。但后者是登楼遥望之景,前者却是“醉袖抚危阑”时仰天所见。因是醉后倚栏,与刚登楼时的心境不同,所以极目远眺时,只觉辽远萧索;仰头醉看时,便见云天一派闲散,更衬出醉时的惘然与惆怅。
词人念及接下来即将启程南下,不由得吐出胸中郁积已久的忧愤之语:“何人此路得生还?”这一条南下贬谪之路,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走过,从此一去不返,或中途身死,或客死异乡。如今,词人也要步其后尘,前路茫茫,不知是否还有归来的一日。
因此他忍不住频频“回首”望向“夕阳红尽”的方向。“应是长安”一句,表达出词人对京师(汉唐之后的人一般用“长安”借指京城)的留恋之情。上阕结句写愤恨,下阕却以依依留恋收尾,足见词人婉曲深沉、辗转矛盾的心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