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介绍 >> 正文 >> 正文

高中文言句式固定句式辨析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2/8/15

文言句式

微镜头·大讲堂

微点1 判断句

微点细评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动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等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①“……者,……也”句

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②“者”“者也”句

如: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③“也”字句

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④“为”字句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⑤“是”字句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⑥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六国论》)

⑦无标志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臣本布衣。(《出师表》)

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 

微点小练

翻译下面的判断句。

(1)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译文:臣(个人)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可以驱遣使用。

(2)此亡秦之续耳。

译文:这只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

(3)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译文:我王勃,地位卑微,只是一个书生。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译文:消灭六国的国家,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并且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7)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译文: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

(8)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译文:陈涉不过是个用破瓮做窗户、用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下层人民,(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人。

微点解读

判断句辨析要做到“3方法”

——了解特征、把握“是”字、判断标志

1.了解特征

从特征入手,看是否符合判断句的要求。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天下所共传宝”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要求。

2.把握“是”字

看是否能翻译成“是”字句。所有的判断句都能翻译成“是”字句,如果不能翻译成这种句式,那自然就不是判断句。

3.判断标志

看有无外在语言标志。判断句的主要标志有“……者……也”“……者,……”“……,……也”,此外还有一些副词,如“则、乃、皆、诚、非”等。如果有这些标志,再结合上面的两种方法做进一步判断即可。当然有些特殊的没有标志的判断句,也可以根据前两种方法进行判断。

句子中有“是”字不一定是判断句,因为“是”不是判断句标志词。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而句末的“也”才是判断标志。

微点通关

(·百师联盟一轮复习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①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②。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③穰苴,与语兵事,大说④之,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⑤卑贱,君擢⑥之闾伍⑦之中,加⑧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⑨,百姓不信⑩,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使庄贾往。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①伐:讨伐。②败绩:打了败仗。③召:召见。④说:同“悦”,高兴。⑤素:向来;从来就。⑥擢:拔官,提升官职。⑦闾伍:闾、伍均为古代民户编次的单位,后以“闾伍”指平民所居。⑧加:放在上面。⑨附:依傍;依附。⑩信:信任。以:目的连词,来。乃:副词,才。使:派。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得分点:苗裔、“田完之苗裔也”判断句)

(2)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得分点:“穰苴虽田氏庶孽”,判断句、庶孽、附、威。)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齐景公就派庄贾前去做监军。

微点2 被动句

微点细评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形式:

①“于”字句:谓语+于

如: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师说》)

②“见”字句:见+谓语、见+谓语+于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受”字句:受+谓语+于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诸葛亮传》)

④“为”字句:为+动词

如: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⑤“为……所”“为所”句

如: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⑥“被”字句

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京口北固亭怀古》)

⑦无标志

如:感斯人言。(《琵琶行并序》)

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微点小练

翻译下面的被动句。

(1)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译文:既然自己的心灵被形体役使,为什么如此失意而独自伤悲?

(2)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文:从这一点来看,大王您被蒙蔽得很厉害啊。

(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治理国家的一国之君不要使自己被积久而成的威势胁迫啊!

(4)戍卒叫,函谷举。

译文:戍边的士卒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破了。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译文: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了赵国。

(7)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文:想要(把和氏璧)交给秦国,又恐怕得不到秦国的城池,白白地被欺骗。

微点解读

被动句辨析要做到“3方法”

——看标志词、了解语法、注意“添”“变”

1.看标志词

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②“于”或“受……于……”。③“见”或“见……于……”。④“被”字。

2.了解语法

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在意义上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一下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注意“添”“变”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微点通关

(·湖南邵阳第二次考试)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嵇含字君道。祖喜,徐州刺史。父蕃,太子舍人。含好学能属①文。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举秀才,除郎中。范阳王虓为征南将军,屯②许昌,复以含为从事中郎。寻③授④振威将军、襄城太守。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含性通敏,好荐达⑤才贤。属⑥陈敏作乱,江、扬震荡,南越险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卒,弘表⑦含为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⑧。未发,会弘卒,时或⑨欲留含领⑩荆州。含性刚躁,素与弘司马郭劢有隙,劢疑含将为己害,夜掩杀之,时年四十四。怀帝即位,谥曰宪。

(节选自《晋书·嵇含传》)

①属:缀辑;撰写。②屯:戍守,驻扎。③寻:不久。④授:任命。⑤荐达:推荐引进。⑥属:恰逢。⑦表:上表奏请。⑧假节: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

持节或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⑨或:有人。⑩领:统领,居上领导指挥。刚躁:刚强急躁。素:向来;从来就。隙:(感情上的)裂痕,嫌隙。害:祸害。掩:乘人不备。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例如齐宣王的“宣”,楚庄王的“庄”;诸葛亮谥“忠武”,岳飞谥“武穆”。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家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门曰归厚之门,室曰慎终之室。举秀才,除郎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虓为刘乔所破,含奔镇南将军刘弘于襄阳,弘待以上宾之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得分点:家、“举秀才”被动句、除)

(2)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得分点:“虓为刘乔所破”被动句,破,奔,“待以上宾之礼”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嵇含字君道。祖父嵇喜,是徐州刺史。父亲嵇蕃,担任太子舍人。嵇含爱好学习能写文章。家住在巩县亳丘,自号亳丘子,命名自己家的大门为归厚之门,内室叫做慎终之室。被举荐为秀才,授任郎中。范阳王司马虓为征南将军,驻扎在许昌,又任嵇含为从事中郎。不久又授命嵇含为振威将军、襄城太守。司马虓被刘乔打败,嵇含到襄阳投奔镇南将军刘弘,刘弘用贵宾之礼接待他。嵇含生性通达聪敏,喜好举荐贤才。恰逢陈敏作乱,江州、扬州震荡不安,南越险阻遥远,而广州刺史王毅病逝,刘弘上表奏请任嵇含担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持符节办事。表奏未发出,恰逢刘弘去世,当时有人想要留嵇含统领荆州。嵇含性格刚烈暴躁,平时就与刘弘的手下司马郭劢有嫌隙,郭劢怀疑嵇含将成为自己的祸害,在深夜乘其不备杀死了他,嵇含当时四十四岁。怀帝即位,追赠嵇含谥号为宪。

微点3 倒装句

微点细评

文言文中,某些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主谓倒装

如:贤哉,回也。(《〈论语〉十二章》)

2.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如: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如: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用“之”“是”作宾语提前的标志

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求贤令》)

3.定语后置

①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如: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如:马之千里者。(《马说》)

③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中心词+而+后置定语+者

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⑤中心词+数量词

如: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4.状语后置

①动词+以+状语

如: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②动词+于+状语

如: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③形容词+于+状语

如:青于蓝。(《劝学》) 

微点小练

翻译下面的倒装句。

(1)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2)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这样还不能建立王业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②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的呢?

③君何以知燕王?

译文: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3)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译文: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译文: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③客有吹洞箫者。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④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⑤楚人有涉江者。

译文:有个渡江的楚国人。

(4)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②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译文:弦的声音嘈杂,比市民的言语还多。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北海。

微点解读

倒装句辨析要做到“2方法”

——把握成分、重视语感

1.把握成分

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一般是:定语+主语中心语+状语+谓语中心语+补语+定语+宾语中心语。即: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一般放在主谓之间。

2.重视语感

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一遍,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要特别留意。

微点通关

1.(·浙江诸暨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韩邦奇,字汝节,朝邑人。父绍宗,福建副使。邦奇登正德三年进士,除①吏部②主事,进员外郎。六年冬,京师地震,上疏③陈时政阙④失。忤⑤旨,不报⑥。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吏部已议留,帝竟⑦以前疏故,黜⑧为平阳通判。迁浙江佥事,辖杭、严二府。宸濠令内竖⑨假饭⑩僧,聚千人于杭州天竺寺,邦奇立散遣之。其仪宾托进贡假道衢州,邦奇诘之曰:“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时中官在浙者凡四人,王堂为镇守,晁进督织造,崔主市舶,张玉管营造。爪牙四出,民不聊生。邦奇疏请禁止,又数裁抑堂。

(节选自《明史·韩邦奇传》)

①除:拜授官位。②吏部:官署名。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③疏:奏章。亦指上奏章。④阙:缺点;错误。⑤忤:触犯。⑥报:批复。⑦竟:最终;到底。⑧黜:降职或罢免。⑨内竖:指宦官。⑩饭:施舍饭食。托:假托(言辞、理由)。诘:责备;质问。凡:总共。督:监督。主:主持;掌管。数:屡次。裁抑:制裁,遏制。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会给事中孙祯等劾臣僚不职者,并及邦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贡当沿江下,奚自假道?归语王,韩佥事不可诳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得分点:会、劾、及、“臣僚不职者”定语后置)

(2)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何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得分点:假道、“奚自”宾语前置、语、诳。)

韩邦奇,字汝节,是朝邑人。父亲韩绍宗,福建副使。韩邦奇考中正德三年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晋升员外郎。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韩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上的过失。违背了皇帝的心意,皇帝未予答复。恰逢给事中孙祯等弹劾不称职的官吏,一并涉及韩邦奇。吏部已经商定留用韩邦奇,皇帝最终因为之前那篇奏疏的原因,把他贬为平阳通判。(后来)任浙江佥事,管理杭、严二府的事务。宁王朱宸濠派遣宦官假装给和尚施舍粥饭,在杭州天竺寺聚集了上千人,韩邦奇立即遣散了他们。朱宸濠的仪宾假托进贡借道衢州,韩邦奇质问他说:“到京城进贡应当沿江而下,要从何处借道?你回去告诉宁王,我韩佥事是不可欺骗的。”当时在浙江的宦官共四个人,王堂为驻军防守,晁进督管织造,崔主理市舶,张玉掌管营造。他们的爪牙四处搜刮,百姓都无法生活下去了。韩邦奇上书请求对他们加以禁止,又多次遏制王堂。

微点4 省略句

微点细评

文言文语句中根据习惯,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有承前省略、蒙后省略、承宾省略、对话省略以及概括性省略等。省略句主要有四种形式:

①省略主语

如: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省略谓语

如: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③省略宾语

如: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④省略介词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非心服也。(《赤壁之战》) 

微点小练

翻译下面的省略句。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译文: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译文: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译文:他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兴起。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微点解读

省略句辨析要做到“3方法”

——瞻前顾后、分析成分、确立步骤

1.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是指在理解句意时要注意该句前后的语境,因为主语可能会承前省略或蒙后省略。如《捕蛇者说》中“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质而白章”就承前省略了主语,补充出来即为“(蛇)黑质而白章”。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

2.分析成分

文言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和介词省略。尤其是主语省略,几乎句句皆有,故要强化增加成分的意识。在补充省略成分时,一定要根据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补充省略的主语,再根据动作行为的受事者补充省略的宾语。

3.确立步骤

a.确定谓语动词后,理清句子的主谓宾结构;b.联系前后语境揣摩句意,找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和受事者;c.补出省略的成分;d.联系语境验证,思考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符合逻辑常识。

微点通关

1.(·四川西昌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以修起居注使①契丹。契丹主顾②左右曰:“有臣如此,佳哉!”骑而击球于前,酌③玉卮饮④之,且赠以所乘马。还,知制诰,代知⑤开封府。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进⑥翰林学士,且大用,会判官杨仪得罪,坐与交,出滁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七》)

①使:出使。②顾:环视。③酌:斟酒。④饮:用酒食款待。⑤知:主持;管理。⑥进:晋升。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大用,会判官杨仪得罪,坐与交,出滁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府中琐事繁杂,前任一律用书板记录,(张方平)却靠默记审判发落,没有一点差错。(得分点:“独默记决遣”省略了主语,丛集、率、板识。)

(2)正要重用他,碰上判官杨仪犯罪,张方平因为同他有交往,被贬职出任滁州知州。(得分点:且、“大用”被动句、坐、“与交”省略句。)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张方平以修起居注的身份出使契丹。契丹王对左右说:“有这么好的大臣,多好!”骑马在前打球,拿玉卮斟酒给他喝酒,并将自己所骑的马送给了张方平。回来后,任知制诰,代理开封知府。府中琐事繁杂,前任一律用书板记录,(张方平)却靠默记审判发落,没有一点差错。升为翰林学士,张方平正要被重用,碰上判官杨仪犯罪,张方平因为同他有交往,被贬职出任滁州知州。

微点5 固定句式

微点细评

固定句式(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重要的语法现象,既然是固定句式,那就是说搭配是固定的,翻译也是固定的。只要记住其固定搭配和译法即可。

①表疑问

如:安所(……地方);何所[……的(人、物、事)是什么];何以(用什么办法、为什么、凭借什么);如何、奈何、若何(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何如(怎么样)。

②表反问

如:不亦……乎(不是……吗);何……为(还要……干什么);何……之有(有什么……呢);何有于……(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庸……乎(难道……吗);其……乎(难道……吗、大概……吧);如之何、奈何(怎么……呢)。

③表推测、商榷

如:得无……乎(恐怕……吧、莫非……吧);无乃……乎(恐怕……吧);……之谓也(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④表感叹

如:何其(多么);一何(多么)。

⑤表比较

如: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孰若(哪里比得上)。

⑥表选择

如:非……则(不是……就是……);其……其……(是……还是……)。

⑦表陈述

如: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有所(有……的人、物、事、地方、原因、办法)。

⑧表转折

如:虽然(虽然这样、即使如此)。

⑨其他

如:何乃(怎么这样);所以(……的原因,用来……的方法、东西);以……为(把……当作,把……作为;用……作……,让……担任,任命……做;认为……是……);未尝(不曾)。 

微点小练

翻译下面的固定句式。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译文:沛公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译文:凭你的力量,尚且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更厉害?

(4)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译文: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关呢?

(5)无乃尔是过与?

译文:恐怕该责备你吧?

(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译文:祝完酒,(项庄)说道:“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用来娱乐的,请允许我舞剑。”

(8)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译文:如今入了关,不拿什么财物,也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

(9)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

译文:焦母对仲卿说:“你竟然这样愚拙!”

(10)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译文:这件事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他(秦王),一定能够订立契约来报答太子。

微点解读

固定句式辨析了解“3种类”

——表明语气、特殊作用、了解关联

1.表明语气

虚词的语法作用最常见的就是表明语气,一般来说,虚词的连用或关联使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语气的加强,因而,表示某种语气是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如“微点小练”2题,“如……何”表疑问语气;“微点小练”4题,“岂……乎”表反问语气。

2.特殊作用

在文言句式里,虚词的连用不是为了表明一种语气,而是代表着一种特殊作用,这种固定形式也比较常见。如“微点小练”3题,“孰与”表比较作用。

3.了解关联

这类固定句式相当于文言文中的关联词语,常常起到关联作用,只不过它们有的是虚词连用,只有在翻译时,才显出其作为关联词语的固定意义。如“微点小练”10题,“所以”表因果关系。

微点通关

(·名校联盟联考评估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①,四迁②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③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④见,至夜⑤怀金十斤以遗⑥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⑦涿郡太守。性公廉⑧,不受私谒⑨。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⑩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节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①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②迁:晋升或调动。③之:往,朝某方向走,到…去。④谒:进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⑤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⑥遗:给予;馈赠。

⑦转:迁官转任。⑧公廉:公正清廉。⑨私谒:因私事而干谒请托。⑩故旧:旧交;旧友。开: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得分点:子、“何谓”固定句式、愧、出。)

(2)让后世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清名留给他们,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得分点:使、以、遗、“不亦……乎”固定句式、厚。)

杨震字伯起,是弘农华阴人。大将军邓骘听到他有才能就举荐他,推举他为杰出人才,屡次升迁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在他上任时,途径昌邑,先前他所举荐的荆州秀才昌邑令王密拜见他,在夜里揣着十斤金赠给他。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深更半夜没人知道。”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退出客舍。后来他转任涿郡太守。生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请托。杨震的子孙经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亲戚朋友和长辈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他不答应,说:“让后世称道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清名留给他们,不也是丰厚的遗产吗?”

防微虑远

微技巧·大能量

“得分点”与“失分点”对应

名师微课方法精解,点石成金

了解成分法,解文言句式题

(·新高考Ⅱ卷改编)阅读下面的语段,指出其句式类型,并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时世宗享国(享有其国,指帝王在位年数)日久,不视朝(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僧道设坛向神佛祈祷)。督抚大吏争上符瑞(一种吉祥的征兆,多指帝王受命的征兆),礼官辄(就;总是)表贺,瑞独上疏(奏章)。帝得疏,大怒,①抵(扔,掷)之地,顾左右曰:“②趣(赶快;从速)执(拘捕;捉拿)之,无使得遁(逃避;逃走)!”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向来;从来)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冒犯)当(判决罪人,断狱)死,市(购买)一棺,③诀(辞别,告别)妻子(妻子和儿女),④待罪于朝,⑤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不多时;一会儿)复取读之,日再三,⑥为感动太息(出声叹气),留中(指将臣子上的奏章留置宫禁之中,不交办)者数月。遂逮瑞下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究主使者。帝初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闻状(情况),⑦以(认为)瑞且(将要)见用,设酒馔款(款待)之。瑞自疑当赴西市,恣饮啖(吃),不顾。主事因附耳语:“宫车(帝王后妃等所乘坐的车辆。因常借指帝、后)适(刚刚;方才)晏驾(君主时代称帝王死),先生今即出大用矣。”即大恸(极度悲哀;大哭),陨绝(昏倒)于地。既释,复故官(以前所居的官职)。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暗中,暗地里)沮(同“阻”。阻止,阻遏;终止)之,⑧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当时世宗在位时日已久,不再上朝听政,深居皇宫西苑,专心一意斋戒祀神。总督巡抚大臣争相进献各种祥瑞征兆,礼部官员往往就此上表祝贺,唯独海瑞一人上疏。世宗皇帝看了奏章大怒,把它扔到地下,回头对身边的宦官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一旁说:“此人一向有痴名。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难免一死,就买了一口棺材,与妻子儿女诀别,在朝廷待罪,家中僮仆也都是打发走了没有留一个,这是表明他并不打算逃走。”世宗皇帝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皇帝又拿出奏章来看,(就这样)一天之中看了两三次,为之感动而叹息,将它留在宫中数月。于是命令逮捕海瑞,关进诏狱,追究主使他上疏的人。世宗刚去世时,外界多不知道。而监狱主事听到消息,估计海瑞将会被任用,因此办了酒菜款待海瑞。海瑞怀疑以为要赴西市刑场斩首,于是就恣意饮食,没有顾及其他。提牢主事这时贴着海瑞耳语:“皇上适才已经驾崩,您马上就要出狱,受到重用了。”海瑞随即十分哀恸,晕倒在地。海瑞获释后,恢复了原来的官职。神宗数次想召用海瑞,但被执政的大臣暗地里阻止了,于是任命他为南京右都御史。

学霸笔记标注笔记,他山之石

(·辽宁沈阳第一阶段检测)翻译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案: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反思总结:①记住标志。②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到特殊句式,尤其是省略句。

一、课前十分钟(教师灵活使用,可打印,可直接投影使用)

第1课时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为仲卿母所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今臣亡国贱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感斯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被动句 被焦仲卿的母亲休弃。

(2)判断句 其实不是来交换蚕丝,是来同我商量婚事。

(3)判断句 不是我织布织得慢,而是你家媳妇难做啊!

(4)判断句 灭掉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

(5)判断句 如今我是一个亡国的、受人轻贱的俘虏。

(6)被动句 被此人的话深深地感动。

(7)被动句 演出歌舞的楼台连同那无数的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

(8)判断句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9)被动句 生命断送在他人手中,而被天下人嘲笑,为什么呢?

(10)判断句 这就是读书人(对传闻的材料)不可以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

第2课时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俟我于城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状语后置句 在城上的角楼处等我。

(2)定语后置句 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3)宾语前置句 唉,你远方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4)主谓倒装句 你治理的东阿很好啊!

(5)省略句 五十岁的人可以凭借(这)穿丝织衣服了。

(6)省略句 用(它们)铸成十二个金人。

(7)状语后置句 州里的官员到家门上来催促,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迫。

(8)状语后置句 唐代僧人慧褒当初在他的山脚下筑舍定居。

(9)固定句式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第3课时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何以伐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王来何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

(9)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碑仆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宾语前置句 为什么还要攻打它呢?

(2)宾语前置句 不晓得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3)状语后置句 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比蓝草更青。

(4)状语后置句 即使用严刑来督责他们,用声威来震慑他们。

(5)定语后置句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6)固定句式 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7)被动句 屈原被放逐,于是写了《离骚》。

(8)宾语前置句 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9)固定句式 入朝为官要担忧,退处江湖也要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0)省略句 有块碑倒(在)路上。

二、适时补充

文言句式复习方法

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记忆。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唯兄嫂是依”“何厌之有”,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做出判断。

2.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如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但大多数特殊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距,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现代汉语怎么说,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或用法。

3.语境语感,揣摩把握。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