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图片 >> 正文 >> 正文

北宋名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究竟好在哪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5/7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m.39.net/disease/a_5491264.html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开篇即交代了创作的缘由。好友滕子京在贬所巴陵郡政通人和,又重新修葺了岳阳楼,捎信想让范仲淹替他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范仲淹于是出于对昔日老友经历的同情和劝勉写了这篇记。那么这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文章究竟好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极富艺术想象力。要知道范仲淹在写这篇文章时,其实是不在洞庭湖的,也不在岳阳楼。那个时候他也刚被罢相不久,贬谪邓州。他是凭借着滕子京信中附的一幅《洞庭晚秋图》以及年少时因母亲改嫁去过洞庭湖的一些模糊印象,通过加工和想象把岳阳楼的“大观”以及洞庭湖不同时节天气下的美景和心情变化描绘出来。从岳阳楼的“大观”以及着笔重在洞庭湖也可知道范仲淹没去过岳阳楼,不然至少他会在写洞庭湖时顺便把岳阳楼的风姿点缀其间。

二、文采出众,极尽动态、静态变化之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气势阔大、恢宏,语言精练、自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仿佛置身其间,阴晦可怖,恐惧之情油然而生。“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以动衬静,静中有动,白日与夜晚景有不同,但都明丽舒适,让人“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范仲淹在写洞庭湖的风光时多从远处着眼,也是因为未曾亲临现场的缘由。

三、总结出了一种新的心境和理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运用互文的手法,把士大夫阶层的心理境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要知道古代的士大夫往往在升官与贬官、在朝与在野之间或喜或悲。喜时目空一切,面有矜色;悲时借景借事抒发满腹“牢骚”或“纵情自然”。而范仲淹总结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一种人生理念,给后来的士大夫可以说是提出了一个似类于儒家“中庸”的最高标准。

四、浓缩和提炼了一个从政的最高标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国则重视国家的和平和建设、繁荣和发展,严于律己,积极有为。于民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眼中有民,心中有民,知民之诉求,知民之苦乐暖寒。行民之富有,行民之方便,行民之自由。

范仲淹作为仁宗朝的六大名相之一,儒家的杰出代表,一生言行如一,人格之崇高,格局之广大,着实让后人为之仰慕和膜拜。《岳阳楼记》就是他个人人格和理想的充分体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作为读者的你,还认为《岳阳楼记》有哪些好的地方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