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图片 >> 正文 >> 正文

湘源文选2编名楼岳阳楼之14怀甫亭中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3/5/7
李从悠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10/4621477.html

陈湘源著年版《洞庭名郡》书影

怀甫亭中品杜诗

年,在我国唐代爱国诗人杜甫诞生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其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予以纪念。岳阳人民为纪念诗圣,便在岳阳楼下临湖处五平台的绿树丛中,修建了一座绿瓦红柱,精巧玲珑的方形小亭,名曰“怀甫亭”,亭匾由朱德委员长题写。亭中置碑,正面镌刻杜甫凭栏赋诗画像,并《登岳阳楼》诗;背刻方荒撰《怀甫亭序》,记述建亭因由。亭柱上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吴丈蜀撰书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小小亭台,集名人、名匾、名联、名书法于一体,为千古名楼又添一佳景。

清《绘图唐诗三百首》配图

怀甫亭修在岳阳楼下,是因为这位诗圣曾在岳阳楼头,写下了一首气势恢宏的千古华章《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此诗究竟妙在何处?其诗意境宽阔宏伟是世所公认的,但细加品读,在具体的联句上又各有不同感触。清初黄生曾对此诗大发议论:认为“前半写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样忽然来了个极大的转弯,一般来说,最后两句就很难安排了。那想到诗人忽然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烘托的自然界雄奇伟丽的气象,就能一等相称了。此说虽甚精辟,但是,如果我们联系诗人的生平、思想、历史背景和他当时面对的自然风光,细细品味,定能发现颔联与尾联还有互相照应,浑然一体的深层意蕴。

杜甫被尊为诗圣,其诗作称为史诗,不仅在于他一生对文学的不懈追求,技巧上的炉火纯青,更主要的是他从未放弃过对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他虽然经常过着“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群。残羹与冷炙,处处潜悲辛”的生活,却从未改变过“致君尧舜上,更使风俗淳”的理想。盛唐自安史之乱后,可谓国无宁日,烽烟不断。杜甫也在此时开始了后半生的漂泊潦倒生涯。最困厄的日子是挚友严武死后,失去了生活资助,他只得携家离蜀南下,病托孤舟,寻友投亲,赖人救济。大历三年()冬末,系舟岳阳城下,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和《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等诗。杜甫一生仅此一次登过岳阳楼,此后漂泊湖湘腹地,当返棹北归时,即逝葬于岳阳平江小田。洞庭湖乃蓄洪湖泊,“涨水一大片,退水几条线”,至今仍是这种情况。隆冬时节,湖水已经下落,杜甫登楼凭眺,可见湘水北注,长江东流,尚有“吴楚东南坼”的直感。而面对水瘦山寒,洲添渚出的洞庭湖,却难得“乾坤日夜浮”的实际感受。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理解太迂腐板滞。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理解才能窥探此诗的深邃蕴涵。这里,老杜的凌云健笔是在虚写眼前景,实抒胸中情,是胸中块垒鼓起了他想象的翅膀。看是写景,实际上他是在深深地慨叹李唐王朝金瓯破碎,自己和老百姓一道在战争的浪涛中浮沉。此联是对当时唐王朝的形象概括,是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艺术写照。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堪称绝唱。

(个别图片来自网络,拍摄者若有异议,可与我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陈湘沅,笔名陈湘源,文博副研究馆员,岳阳市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湖南省戏剧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岳阳市非遗专家库专家。年从艺,工生行兼三花。曾任岳阳巴陵戏剧团团长兼编导,创作、改编剧本40多个;导戏20多个;主笔撰写《湖南地方剧种志(三)·巴陵戏志》。年从事文物工作后,出版个人专著《岳阳说古》《千古名城岳阳解谜》《深度解读岳阳名胜古迹》《岳阳历史文化论争集》《解读岳阳楼》等11部。参与主编《岳阳历史文化丛书·千年名邑》等多部;参与编撰和审稿《湖湘文化大辞典》《湖南大辞典》《岳阳市志》等20多部;发表各类文章多篇,有多篇(部)作品获国家、省、市奖。

陈湘源年12月17日配图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