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岳阳楼 >> 岳阳楼发展 >> 正文 >> 正文

范仲淹没去过也能写出岳阳楼记背后的坚韧与

来源:岳阳楼 时间:2024/9/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范仲淹,北宋名臣,一生坎坷,却始终怀揣着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岳阳楼记》成为了他坎坷人生中的一颗明亮明星,它不仅展现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更承载了范仲淹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自范仲淹为相后,发现国家存在的各种矛盾制度,他想开始推行庆历新政。可惜这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保守派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范仲淹的新政触犯了很多人利益,因此,新政被废,范仲淹也遭贬官,被下放到地方为官,而《岳阳楼记》就是他被下放到邓州所写。

范仲淹本人其实并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他是如何做出《岳阳楼》这部名作的呢?

他是看滕子京给他的画写的。

自从经历失败之后,范仲淹被贬邓州,越往后来它的身体越发不好,在那时他的好友范仲淹写下一封信予他,告知他“范兄,如今我在岳阳重修岳阳楼,希望您可以为我岳阳楼写下一段代表记,如今岳阳楼的模样我已拖画师画下赠与你,希望你在邓州一切安好...”除了这封信外还附上了《洞庭晚秋图》。范仲淹随即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

范仲淹的笔触如同画家的刷墨,在《岳阳楼记》中,他以瑰丽的词藻描绘了巴陵胜状,洞庭湖的浩瀚景色,以及长江的澎湃波涛。他的文字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一片壮丽的江湖景色展现在眼前。

虽然范仲淹从未去过岳阳楼,但他留下的《岳阳楼记》读起来仿佛就像他本人一望洞庭湖之后的浩瀚之作,文中写到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除了描写巴陵外还看出了范仲淹当时的内心呀,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与关切。尽管身处贬谪,经历了失败与挫折,范仲淹仍然坚守着他的理想,不放弃对国家和人民的奉献。

范仲淹在年去世,享年64岁,然而,他的精神与风骨却永存人心。他被追封楚国公,宋仁宗亲书“褒贤之碑”,他的一生成为了传世佳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仅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他一生坎坷经历的写照,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范仲淹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遭遇多少困难与挫折,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理想与信念,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范仲淹所写的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以忧国忧民的态度,我们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范仲淹,他的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坚韧与豪情,而《岳阳楼记》则是他坎坷人生中的一座丰碑,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6062.html